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平行线的性质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学生会画平行线的基础上,会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做题。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的第三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计算或说明。3、中招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近七年中招考试中考查5次,4次在填空题中出现,1次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较简单,分值均为3分。4、学情分析学生在做题时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容易混淆,二、学习目标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三、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平行线的性质的概念,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1、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学习目标1: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 复习回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几种? 自学指导一:1、 内容: 课本175页至176页的内容2、 时间:5分钟。3、 方法:前4分钟自学后1分钟小组讨论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4、 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 自学检测一:1、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 _, 2、如图,已知直线a ∥b, 求: ∠2得度数 全班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目标2: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自学指导二:1、 内容:课本175页至176页的内容2、时间:4分钟。3、方法:独立自学后同桌讨论 4、要求: 能看懂例5、例6的解法并能做以下检测题 自学检测二1、 如图,AB∥CD, ∠1=45°, ∠D= ∠C,依次求出∠D, ∠C, ∠B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1=54°,求∠2, ∠3, ∠4的度数 当堂检测:1、如图,直线DE经过点A,DE ∥BC, ∠B=60°,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C=60° B、 ∠DAB=60°C、 ∠EAC=60° D、 ∠BAC=60° 2、如图AB ∥CD ∥EF,那么∠BAC+ ∠ACE+ ∠CEF是 ( ) A、180°B、270°C、360°D、540° 有80%的学生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 的性质的比较: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是因果互换的两类不同的定理判定是说:满足了什么条件(性质)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性质是说: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就应该具有什么性质 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 3、 如图,已知∠1= ∠2= ∠3=62°,求∠4的度数 4、已知:如图,BD平分∠ABC,点E在BC上 EF ∥AB,若∠CEF=100°,则∠ABD的度数为 多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教学过程,平行线的性质一,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