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共4页。
1.1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物,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广泛存在与应用;认识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一节课,所涉及到的几何图形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圈定了范围。由于学生的头脑中,实物与几何图形是两种割裂开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好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进而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
入
新
课 | 导语:(略) 提出要求: 1、请大家看章前页,看谁能画出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图画?
2、感到无从下手的同学,看一下虚景图形,它们是你小学学过的哪种图形? 教师先引导会画的学生口述画法,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建筑物的各部分分割成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圆锥、圆柱、三角形、长方形等。 |
学生动手画图。
分层教学
学生从多渠道增加感知。 |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会客观事物与数学知识间的关系。 |
新
课
探
究
一 | 1、上面各实物图片中,有多少个物体? 2、这些物体的哪些形状类似?属于哪种几何体?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具有上面几何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 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质量等,而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平行、相交、垂直等),就得到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几何图形。把下面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
|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三个题目。
独立完成, 动手操作。 |
从学生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
把数学知识具体化为生活实物,使学生展开联想。 |
新 课 探 究 二 | 1、各组讨论,上边练习中的六种几何体可以分哪几类? 2、总结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分两类:一类是长方体、棱柱、立方体;另一类是球体、圆柱、圆锥。 分类依据:第一类表面都是平面,第二类表面有曲面。(用课件展示平面与曲面) | 分组讨论,组内选一名代表回答,各组在全班交流结果。 | 使学生接触分类思想,加深学生对几何体认识。
|
新
课
探
究
三 | 1、把下面几何图形分成几类? 2、说出分类理由: 用课件展示几何图形:
归纳: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中含有平面图形,有些立体图形不含平面图形。 你能用六根火柴和小量橡皮泥组成4个三角形吗?能组成4个正方形吗? | 学生主动思考,踊跃作答。
学生总结
学生们积极思考,来回答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交流各自学习结果。 加强知识间联系。
激励学生学习。 |
课
堂
总
结 | 1、怎样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2、几何图形可分为哪两类? 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何关系? 教师简要点评,从实物抽象几何图形时,去掉颜色、材料、质量等特征,而只考虑形状、大小和位置等方面。有些立体图形含有平面图形,而有些立体图形不含平面图形。 | 学生各组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看法。
教师参与,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回答、反思。 |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
课 堂 反 馈 | 1、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2、用几何图形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图画。 | 独立完成
学习致用 | 巩固新知。 建立教学知识与实物间联系,培养学生创造力。 |
板书设计
1.1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
去(颜色,材料) 取(形状、大小、位置)
实物 几何图形 含或不含
加(颜色、材料) 取(形状、大小、位置)
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有两个“依据”: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画天坛主体建筑草图,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小学学习过的几何体;2、依据教材,充分利用课体,充分利用课本的每一组素材,并适时适度的赋予素材新的利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客观原因,亦或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总有一些学生主动性不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学习目标,本节学习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预习,感悟新知,达标测评,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整式的加减4.3 去括号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