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醉翁亭记(优质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3009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醉翁亭记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三苏”、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曾巩、韩愈)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益,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虚心求教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欧阳修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几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水声潺(chán)潺饮少辄(zhé)醉若夫(fú)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晦(huì)明变化
伛(yǔ)偻(lǚ)提携(xié)酒洌(liè)山肴(yá)野蔌(sù)宴酣(hān)之乐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颓(tuí)然树林阴翳(yì)
文中有21个“也”字,“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①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②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文中有24个“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1)泉香而酒洌: 连词,表并列(轻读)(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轻读)(3)杂然而前陈者: 连词,表修饰(轻读)(4)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轻读)(5)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重读)(6)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并列(重读)(7)而乐亦无穷也: 连词,表承接(重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间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③琅琊山的特点? ④亭的位置?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⑦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
空间顺序: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由整体到局部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②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句子?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①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②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③划分层次?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第一层: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第二层: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第三层: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件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写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 ●禽鸟之乐:鸣声上下 ●人 之 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乐其乐
文章写禽鸟 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第4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呢?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本文的“乐”字始终与一个字相联,这个字是------醉如何理解本文的“醉”? 陶醉-----于山水,于政绩 酒醉-----排遣被贬的郁闷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彻底暴露。
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的景象。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
2、[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今常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而”的用法(连词)
A 表并列 B 表承接 C 表修饰 D 表转折
例 1朝而往,暮而归 C 2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3杂然而前陈者 C 4 日出而林霏开 B 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A 6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B 7 临溪而渔 C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郑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020-2021学年12 醉翁亭记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醉翁亭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野味野菜,陈列摆开,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苍老的容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醉翁亭记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语文9上12醉翁亭记pptx、语文9上12醉翁亭记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课件ppt、11醉翁亭记朗读wmv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