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共3页。
1.1正数与负数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②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本节课我们学习“1。1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① 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② 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请认真看P.1—P3的内容.思考: 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50米和向西120米,等.5分钟后,想一想 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三)学生自学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2.检查自学效果<1>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 1、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任说有关相反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2、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讨论 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3、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 吨.(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长了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第3题.1、2题结垛对子完成。(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更正,或写出不同解法;2.评讲第2题.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 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点评】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用正负数与相反意义量的表示能力.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3题.若有错误,叫学生订正;若无错误,表扬一下(五)板书设计 正数与负数 正数:1,3,1/2,+2,3.5 负数:-1,-3,-2/5,-2.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有小学的基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没什么出错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预习新课,巩固联系,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1 有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