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同步课时作业(2)金属的化学性质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885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同步课时作业(2)金属的化学性质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885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同步课时作业(2)金属的化学性质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885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
展开1.铝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 )
A.硬度、密度都较小B.化学性质不活泼
C.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2.关于置换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置换反应发生时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D.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些金属的活动性
4.烧杯中盛有稀盐酸,现向烧杯中加一小块铁片,待铁片消失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原有的稀盐酸相比)(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化难以判断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B.用铜制容器盛硫酸锌溶液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6.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
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Z>XB.X>Y>Z C.Y>X>Z D.X>Z>Y
7.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X的活动性是Ag
C.X能与溶液反应D.X能与稀盐酸反应
8.为验证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溶液、溶液、溶液B.Fe、Cu、溶液
C.Fe、溶液、溶液D.Cu、、溶液、溶液
9.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
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
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10.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11.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12.将不纯的锌6克(含杂质金属M)和不纯的铁6克(含杂质金属N),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到不再有氢气产生,得到的氢气都是0.2克,则M、N可能是( )
A.Mg和CuB.Fe和AlC.Al和MgD.Cu和Mg
二、填空题
13.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三、实验题
14.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
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B.乙、内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15.以下是对有关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系列探究。
【探究一】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前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探究:
(1)比较金属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实验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温度可以不同
B.镁条和铁片形状、大小相同
C.所用稀盐酸的体积、浓度相同
(2)观察到甲、乙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质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装置中产生的质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 耐腐蚀性是化学性质,与硬度、密度都较小无关,选项错误;
B. 铝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选项错误;
C. 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选项错误;
D. 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所以常温下铝制品耐用,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中进行,如,A错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错误;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D错误。
3.答案:D
解析:红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金在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故B错误;“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故D正确。
4.答案:A
解析:烧杯中盛有稀盐酸,向其中加入一小块铁片,待铁片消失后,则铁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氢气逸出,可推测溶液的质量变大。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铁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选项错误;
B、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的后面,即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铜不能与硫酸锌发生化学反应,选项正确;
C、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银的前面,即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铁能够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选项错误;
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银的前面,即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铜能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X>Y、Z;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Z>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D。
7.答案:C
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Ag
解析:A、氯化铝,氯化亚铁,硫酸铜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反应,无法达到目的。
B、铁、铜都不与氯化铝反应,说明铁、铜的活动性比铝弱,但无法比较铁、铜的活动性,无法达到目的。
C、铁不能与氯化铝反应,说明活动性Fe
D、铜不与氯化亚铁,氯化铝,硫酸铜反应,说明活动性铜比铁、铝弱,但无法比较铁和铝的活动性,无法达到目的。
故选C。
9.答案:A
解析:镁比铝活泼,镁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所以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与酸反应立即就会有氢气产生,故A选项错误;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锌粉和铁粉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B选项正确;
C若消耗盐酸的量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条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铁消耗盐酸多,拐点高些,故C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反应时间短,斜率不会相同,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再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故A正确;
B、锌有剩余时,锌和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所以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故B正确;
C、锌无剩余时,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可能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故C正确;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可能FeCl2、CuCl2,故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设:6克锌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6克铁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因为等质量的铝、镁、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铝>镁>铁>锌,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锌中杂质金属等质量的产生氢气应该比等质量的金属锌多,铁中杂质金属应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少或不产生氢气,
故选:A。
13.答案:(1)Ag Cu
(2);
(3);;
(4)小于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铜>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镁先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铜,镁反应完后如果硝酸银还有剩余,铜再与剩余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1)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被置换,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Ag Cu。
(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硝酸银完全被置换,但是不确定硝酸铜是否反应完全,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生成的,可能含有。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说明镁不足,铜完全反应,不确定硝酸银是否过量还是恰好,则滤液中的成分一定含有生成的,,可能含有。
(4)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一定小于被置换出来的金属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14.答案:;有红色固体;Al(或铝);C
解析: 实验乙无明显现象,能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镁弱。实验丙无明显现象,能得出铜的活动性比铝弱,与实验甲得出的结论相同,故丙可以省去,乙不可以省。
15.答案:【探究一】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放热;
【探究二】(1)BC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
(3)等于
解析:【探究一】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其表面易形成氧化镁保护膜,打磨除去氧化膜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探究二】(1)注意控制变量唯一,故比较金属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实验条件的要求是反应物的温度相同;镁条和铁片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体积、浓度相同。故选BC。
(2)甲、乙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
(3)若实验所用的镁和铁均过量,则酸全部参与反应,两装置中产生的质量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作业,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