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教学设计
展开《乐音》 教学设计
咸阳彩虹学校
陈永林
《乐音》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响度
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2、响度与离声源的距离和声音集中程度有关。
二、认识音调
1、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2、短、细、紧,音调高。
课 题
乐 音
教材分析
在初中物理中,《声现象》只有一章,内容只是学习声音的基本物理概念,没有涉及到很难的知识。直到高中才会再次接触声现象。本节“乐音”是对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的进一步认识,同是也是为后面噪声、声与现代科技的学习做好铺垫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章节。本节内容教材在学生已学知识的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知识,加上学生生活体验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课的科学探究过程,教材很好的实践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教材中用了分组实验的形式来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物理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很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学情分析
课堂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从学生的知识上分析:在声音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等知识,具备用声音软件通过产生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声音进行波形的分析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规律上分析:在本课学习中,我设置了多个合作实验探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来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的结论,以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离声源的远近、声音的集中程度有关
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音调高低与物体的外在特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合作的探究实验能力
通过水杯琴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通过对声音响度和音调的认识、探索,从合作探究实验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 点
1、响度的三个影响因素
2、音调高物体的外在特点
难 点
对声波波形的分析
对音调高物体外在特点的探究实验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
机器人、话筒、喇叭、红豆、木琴、橡皮筋、量筒、手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新课教学
认识
响度
二、认识
音调
三、课堂
小结
课外
拓展
领读本课学习目标后,通过播放制作的阿尔法机器人视频,通过老师和视频中机器人互动,让六台机器人现场进行有音乐和无音乐的舞蹈表演。
一、认识响度
请一位演奏古筝的学生进行演奏表演,同时打开电脑中的cledit pr2.0编辑声音软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考当声音变大或声音变小时,声波波形的振动幅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振动幅度如何变化?
请学生回答以上思考问题
板书:
第四章 第二节 乐音
一、认识响度
1、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给学生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为了看见喇叭的振动情况,我们在喇叭上放上红豆,播放音乐,先是声音比较小的状态,观察红豆的跳动幅度,再让声音变大,观察红豆的跳动幅度。
再出示问题:这个物理实验包含哪些物理现象?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我使用了手机的一键投屏功能。
再出示两个问题:1、教师在讲台讲课时,第一排同学和最后一排同学,哪一排听到声音大些?这说明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2、我们对着很远的同学喊话,一般要把两只手聚拢来喊,这说明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2、响度与离声源的距离和声音集中程度有关。
再请一位演奏萨克斯的学生进行演奏表演,同时打开电脑中的cledit pr2.0编辑声音软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考当声音为高音或低音时,波形的疏密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为高音时,波形为疏还是密?振动的慢还是振动的快?
同时教师将用截屏软件将两种不同音调的波形截屏后,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对比交流。
板书:
二、认识音调
1、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出示小资料:
1、频率定义: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3、单位:Hz
4、100Hz表示每秒钟振动100次
接下来进行采访活动:
问第一位弹古筝的同学和第二位吹萨克斯的同学,你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琴弦的音调?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外在的哪些特点有关呢?
接下来进行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根据学生分为六组的情况,给学生发放6个木琴,36根橡皮筋。
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
探究音调与粗细的关系,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前面,通过古筝来进行探究。
而音调与长度和松紧实验,大家通过手中的木琴和橡皮筋进行探究。
板书:
2、短、细、紧,音调高。
桌面上摆放着6个装有不同高度水柱的量筒,任务一:将手中的卡片1、2、3、4、5、6六个音调放在不同高度水柱的量筒边。
任务二:根据ppt上给出的《小星星》曲谱,敲出《小星星》乐曲来。
课堂小结: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短细紧的音调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观看视频,了解最新的声音可视化技术手段。
学生观看视频和机器人现场的舞蹈表演。
学生欣赏音乐同时观察音频波形并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声音变大时,波形振动幅度变大,声源振动幅度变大。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欣赏音乐同时观察音频波形并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声音为高音时,波形比较密,声音为高音时,波形比较密
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
弹不同粗细的琴弦,改变琴弦的长度,调整琴弦的松紧
学生根据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得到结论:越细、越短、越紧的物体,音调越高。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并动手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齐读
学生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引出声音的重要性。
学生演奏音乐,可以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波形的研究,提供学生的新的研究方式,和目前大学的研究方向接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到结论。
通过实验,让学生将前后的知识点进行纵横联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经历,让学生理解影响响度的另外两个因素
学生通过波形疏密的研究,直接可以判断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同时给学生研究音调的高低提供新的方向
用截屏软件可以更好的捕捉不同音调的波形,进行横向对比
对频率做一个简单介绍
,使认识更加的全面
引导学生思考,音调高低与声源的外在的哪些特点有关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解物理的实验方法,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口诀,对本节课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精炼,学生记忆牢固
提供不同的可视化声音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成果展示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正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二 乐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二 乐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成果展示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