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3 荷叶圆圆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 古诗二首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5 文具的家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语文一年级下册14 要下雨了教案
展开14 要下雨了
1.认识“腰、坡、沉”等13个生字,会写“直、呀、边、呢、吗、吧、加”7个生字,掌握字的笔顺,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1.(重点):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问句、感叹句和对话,并能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2.(难点):读好对话,并能从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提前知道要下雨了?
学生:天气预报。
教师:没错。天气预报是气象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告诉给大家的。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小小的气象员,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这样的气象员其实有很多,今天我们通过课文来学习一下它们到底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吧。
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轻声跟读。
2.认读生字。
字音方面:“沉、伸、潮、湿”是翘舌音,“空”是多音字,文中就有两种读音组成的词语“空气、有空”。这些生字要重点指导读正确。
字形方面:本课的生字都是合体字,重点集中在第1、3、7自然段,其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建议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并在语境中随文识字。
(1)偏旁归类。如“沉、潮、湿、消”都是三点水旁,都与水有关,可以联系生活识记。如“潮湿”在关注偏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玻璃上的水汽、地面的湿滑等,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2)字理识字。“闷、息”都与“心”有关,可通过汉字溯源,了解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闷”是会意字,其字形外围很像一扇门,里面是一颗心被关在门内,所以很愁闷。“闷”的这个字义一直沿用至今。文中读“mēn”,是指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可组词为“闷热、闷气”。
“息”是象形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的金文字形中,“自”代表鼻子,“心”代表胸,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引申义为呼吸时进出的气。
(3)拆字法。“腰、伸、搬”都是形声字,可以用拆分部件和动作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如:腰=月字旁+要 伸=单人旁+申 搬=提手旁+般
然后通过动作演示形象地加深记忆,理解字义。
另外,还可以在巩固阶段中通过组词回复,复现生字:弯腰、山坡、阴沉沉、伸腰、潮湿、闷热、消息、搬东西、响起。
3.读写生字。
(1)本文读写类的生字以口字旁的字为主,书写并不是难点,需要关注的是“口”字在左边和右边的区别。“呀、呢、吗、吧、加”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左边的小口在左上格,封口压横中线;“加”右边的小口略大,位置居中。
(2)“直”字的书写关键是摆好“横”的位置。“直”字不能写得太宽,中间的三个短横间隔均匀,且不能碰到横折。末笔的长横要长而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重点之一是要关注文中“呢、呀、吧”这组语气词,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建议在初读环节,让学生圈画出小动物的名称,便于分角色朗读时快速找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语言。在检查朗读环节和分角色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还可以在小兔子和蚂蚁对话的同时进行迁移朗读。
另一个重点是能分角色读好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1)分角色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特别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变化。(2)创设情境,进行小组分角色朗读练习。组内在练习过程中互相点评,共同提高。(3)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联系文中的词语,想象文中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再让同学们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2.理解运用。
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先写了小白兔割草时发现了天气的变化,接着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揭示了下雨前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初读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时,“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这个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潮湿”的意思,然后回到语境中,读懂句子中的因果关系: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这就是下雨前“燕子低飞”的原因。在理解“小鱼透气”的原因时,也可以迁移同样的方法。在理解“蚂蚁搬家”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搬家”的原因。
“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在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分层落实教学:①读好词语“闷得很”;②“闷”是象形字,根据字理演变,理解字义;③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体会小鱼的难受,了解它要游到水面的原因。
比较课文结尾“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和“大雨下起来了”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教学时可通过“对比朗读、回扣前文”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现象的确是下雨前的征兆。这句话也是对小白兔内心的疑问“是要下雨了吗?”一个明确的回应。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强调、感叹的语气。
(2)理解和运用带有“呀、吗、吧、呢”的问句和感叹句。
小兔子分别问小燕子和小鱼:“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燕子和蚂蚁回答:“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提出疑问:是要下雨了吗?
小鱼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可以在掌握这些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之后,拓展一些类似的语句,巩固练习。如:
你怎么还没回家呀?
我正忙着写作业呢!
你喜欢我送给你的礼物吗?
我们还是一起走吧。
(3)课后第二题“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在文中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建议在分角色朗读后,请学生结合情境表演和课堂板书说说下雨前小动物的表现。
四、板书总结,梳理全文。
要下雨了 留心观察
五、中心思想体悟。
本文通过小动物们的对话告诉人们要下雨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下雨前有征兆的一些自然常识,教会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语言浅显,层次清晰,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在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一些其他小动物在下雨前的征兆,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形式去编对话表演。
七、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ēn mèn
(1)天气太闷( mēn )热了,我想打开窗户透透气。
(2)如果觉得心情烦闷( mèn ),我们就出去散步吧。
2.选字填空。
呀 呢 吧 吗
(1)下雨了,你快回家 吧!
(2)你吃饭了 吗?
(3)我正忙着写字 呢!
(4)今天你怎么没有去上学 呀?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因为 )水里闷得很,( 所以 )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2)( 只有 )加快步子往家跑,( 才 )可能不会淋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3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3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4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4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络生活,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交流,学习课文,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4 要下雨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4 要下雨了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字写字,课文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