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
展开17.5 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2.能运用图象法解决一些与不等式(组)和方程(组)有关的实际问题.
3.能求出实际问题中的近似函数关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运用图象法解决与不等式(组)和方程(组)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近似函数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59~P6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教材P60“思考”答案:(1)“收费相同”在图象上用甲、乙的交点反映出来.
(2)图象上的点对应的纵坐标表示此时复印费的多少.
2.教材P62“思考”答案:一元一次方程x+3=0的解就是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x+3>0的解集就是函数y=x+3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3.前面我们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实践中得到一些变量的对应值,有时很难精确地判断它们有怎样的函数关系,需要我们根据经验分析,进行近似计算和修正,列出比较接近的函数表达式.
4.看图填空:
(1)当y=0时,x=-2;
(2)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y=0.5x+1;
(3)一元一次方程0.5x+1=0与一次函数y=0.5x+1有什么联系?
解:一元一次方程0.5x+1=0的解是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的值.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自来水公司有甲、乙两个蓄水池,现将甲池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米)与注水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求注水多长时间后,甲、乙两个蓄水池水的深度相同;
(3)3小时后,若将乙蓄水池中的水按原速全部注入甲蓄水池,又需多长时间?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根据图象确定点的坐标,再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表达式;(2)根据甲、乙两个蓄水池水的深度相同,可以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此方程可得注水时间;(3)由图可知乙蓄水池的水深为4米,乙蓄水池水上升的速度为1米/小时,由此求得答案.
【解答】(1)设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y甲=kx+b,y乙=k′x+b′.
根据甲的函数图象可知,当x=0,y=2;当x=3时,y=0,将它们代入y甲=kx+b中,得k=-,b=2,所以甲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甲=-x+2.
同理可得乙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乙=x+1.
(2)由题意,得-x+2=x+1,解得x=.
故当注水小时后,甲、乙两个蓄水池水的深度相同.
(3)4÷(3÷3)=4(小时),所以若将乙蓄水池中的水按原速全部注入甲蓄水池,又需要4小时.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题时,先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再结合方程思想求解.
【例2】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y=2x+10与y=5x+4的图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
(1)方程组的解为________;
(2)不等式2x+10<0的解集为________;
(3)方程5x+4=0的解为________;
(4)不等式2x+10<5x+4的解集为________.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象可知:
(1)两函数的交点为(2,14),则方程组的解为
(2)不等式2x+10<0的解集为x<-5,即直线y=2x+10在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取值;
(3)方程5x+4=0的解为直线y=5x+4与x轴的交点,即x=-;
(4)不等式2x+10<5x+4的解集为x>2,即直线y=2x+10在直线y=5x+4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取值.
【答案】(1) (2)x<-5 (3)x=-
(4)x>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对应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对应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在x轴上方(或下方)的图象所对应的x取值范围;(3)解一元一次方程←→对应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例3】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区的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海拔/m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 |
平均气温/℃ | 22 | 21.6 | 21.03 | 20.47 | 20 | … |
若海拔高度用x(m)表示,平均气温用y(℃)表示,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数值对应的点,再观察图象,探究其函数关系式.
【解答】将这些数值对应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如图所示:
观察图象可知,这些点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之上,则y和x近似地符合一次函数关系,由此可用一条直线尽可能地与这些点相贴近,较接近的点是(0,22),(400,20).
假设y=kx+b,则解得所以y与x之间的近似函数关系式为y=-x+22(x≥0).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实际问题中的近似函数关系的步骤:(1)将数据中对应点在坐标系中描出并连线;(2)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判断图象近似符合某种函数关系式;(3)设出函数表达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近似函数的关系式.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小亮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了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l1、l2如图,他解的这个方程组是 ( D )
A. B.
C. D.
第1题
第2题
2.已知函数y1=2x-1和y2=-x-1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填空:
(1)当x>0时,y1>y2;当x=0时,y1=y2;当x<0时,y1<y2;
(2)方程组的解是.
3.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3=0的解为x=-3.
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0,-3),且方程kx+b=0的解为x=2,试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由题意,得b=-3,且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2,0),则2k-3=0,解得k=.故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3.
5.学校准备“五一”组织老师去隆中参加诸葛亮文化节,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表示对老师有优惠,设参加文化节的老师有x人,甲、乙两家旅行社实际收费为y1、y2,且它们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参加老师的人数为多少时,两家旅行社收费相同?
(2)当参加老师的人数为多少人时,选择甲旅行社合算?
(3)如果有50人参加,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
解:(1)30.
(2)当参加老师的人数小于30时,选择甲旅行社合算.
(3)由图象知:当x=50时,y1>y2,所以有50人参加,选择乙旅行社合算.
6.用图象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解:(1)由x+y=-2,得y=-x-2;由-2x+y=1,得y=2x+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x-2的图象l1和函数y=2x+1的图象l2,如图1.观察图象,得l1与l2交于点P(-1,-1),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2)由x+y=5,得y=5-x;由2x+y=8,得y=8-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8-2x的图象,如图2.观察图象,得其交点坐标为(3,2),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图1
图2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4】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分别求出线段AB和曲线CD的函数关系式;
(2)开始上课后第五分钟时与第三十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3)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19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数最低达到36,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互动探索】(1)分别从图象中找到其经过的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表达式即可;(2)根据(1)中求出的AB和CD的函数表达式,再分别求第五分钟和第三十分钟的注意力指数,最后比较判断;(3)分别求出注意力指数为36时的两个时间,再将两时间之差与19比较,大于19则能讲完,否则不能.
【解答】(1)设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k1x+20.
把B(10,40)代入,得k1=2.
∴y1=2x+20(0≤x≤10).
设CD所在双曲线的表达式为y2=.
把C(25,40)代入,得k2=1000.
∴y2=(x≥25).
(2)当x1=5时,y1=2×5+20=30;
当x2=30时,y2==,
∴y1<y2,
∴第30分钟注意力更集中.
(3)令y1=36,得36=2x+20,解得x1=8.
令y2=36,得36=,解得x2=≈27.8.
∵27.8-8=19.8>19,
∴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信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值算出对应的函数值.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实践与探索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7.4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7.4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共10页。
数学九年级下册26.3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下册26.3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