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第3章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第3章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第1页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第3章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简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分子、原子的微粒特性。

    3、  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

    4、  初步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5、  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情感目标:

    6、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重点难点

    1、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实质。

    2、对原子的结构认识,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手段

    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     一组奇妙的图片——说明宏观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师)       介绍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并说明它很小。

    (展示模型) 说明水分子的构成,并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举例:金刚石、石墨、金属等。

    (师)       通过分析水银温度计测温原理,总结出原子的微观特性和分子相同。

    (学生活动1)用白板和磁钉表示一个水分子、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分子。

    (师生交流)

    (师)        通过分析水蒸发过程中的分子变化,总结出: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师)        回忆电解水实验

    (学生活动2)用2个水分子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师生交流)

    (师)       从学生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flash)     介绍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活动3) 讨论阿尔法粒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运动轨迹。

    (师)        介绍原子结构的部分发现史,并赠送名言。

    (视频)     通过参观费米实验室,了解当代科学家研究微粒的方法。

    (结束语)

    (作业)     续写科幻小故事。

     

    附: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助手

     

    一、    课堂笔记(亲爱的同学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哦!)

     

     

     

     

     

     

     

     

     

     

     

     

     

     

     

     

     

     

     

     

    二、              背景资料

    (一)   原子结构研究的部分历史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约翰·道尔顿(1766年1844年)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897年汤姆生在研究稀薄气全放电的实验中,证明了电子的存在,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生认为:

      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1937年),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被称为核物理之父,特别是在他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行星模型主要内容有:

      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

    (二)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器,能达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微的尺度--即纳米尺度(1nm=10-9m)上实现对物质表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运而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隧道显微学研究室的科学家正奋力投入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扫描隧道显微学方法,已于1992年成功地在石墨表面刻写出纳米级的汉字和图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石墨表面上刻写的汉字中国,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大头针针头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画出来的中国地图其比例尺为l1013。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

    三、              课后任务

    1、  续写科幻小故事:

    假如我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我有两个兄弟,氧原子是大哥,另一个是孪生兄弟

    2、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B.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D.坐在教室里闻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下列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水       C.汞       D.二氧化碳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5)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A.        B.            C.           D.

    (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7).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8).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填改变不变),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______,而原子_______再分,所以,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关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空气的成分,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