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题
展开[合格过关练]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3.引起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1.C 2.D 3.A [第1题,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惠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经济收入也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迁入。第2题,近年来,受叙利亚战争影响,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以躲避战争的影响。第3题,美国的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许多美国老年人退休以后,为了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纷纷朝西部、南部等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迁移。]
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5.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4.D 5.A [第4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第5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以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相关性最为明显。]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6~7题。
6.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7.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 B.交通运输
C.家庭婚姻 D.产业结构
6.A 7.C [第6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正确;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误;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上升趋势,C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状态,D错误。第7题,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正确;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错误;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D错误。]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8~10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8.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因素所致
9.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10.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8.C 9.D 10.D [第8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西欧各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压力减轻,迁出人口较少。第9题,结合各大洲人口总数再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亚洲。第10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1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前些年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新增的常住人口有几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某网站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此外,广东在众多省级行政区中最具有务工吸引力。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级行政区中最具有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人口流入对“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人口流动的特点可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数量及流动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分析。吸引外来人口务工的原因可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有利影响:给城市带来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新增大量消费者,有利于扩大城市消费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丰富城市文化,增加社会活力。不利影响: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影响城市社会秩序和治安等。
(2)特点: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素养培优练]
读2010年和202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之间流动人口净迁移(人口净迁移量=迁入人数-迁出人数)概率图(港、澳、台资料暂缺),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净迁移概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科技水平、人口素质 B.经济水平、地理位置
C.国家政策、资源分配 D.区域差异、交通状况
13.与2010年相比,2020年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净迁移概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降低
B.中西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城市病日益突显
D.各省级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
12.B 13.B [第12题,据图可知,各省级行政区域之间流动人口净迁移概率为正值的多为东部发达地区,为负值的多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表明各省级行政区域之间流动人口净迁移概率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有关,B项正确。第13题,据图分析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净迁移概率下降,多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净迁移概率上升,基本达到迁入与迁出平衡,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吸引人口的拉力因素增多、增强,故B项正确。]
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
15.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距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
14.D 15.D [第14题,读图可知,迁往武汉市的人口较多来自湖北省周边的河南、湖南等省区。第15题,安徽和河南均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开放程度大致属于同一水平。但迁往武汉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河南多于安徽,这主要是因为安徽离沿海发达地区更近一些,迁往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更多一些。]
16.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过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指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
(2)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解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答案] (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永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巩固练习,共8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