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巩固练习
展开[合格基础练]
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据此完成1~3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
A.国内人口流动 B.国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
2.导致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发展快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C.受传统文化影响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
3.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④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A 2.C 3.D [第1题,材料中的十大城市都是中国较发达的城市,吸引力强,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因此人口流动属于国内人口流动。第2题,农村经济发展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可能会导致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不仅仅是春节期间的暂时回乡,A、B不对。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会为人口的迁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城市“春节空城”现象关系不大,D不对。“春节空城”表明城市的务工人员较多,春节期间返乡导致该地区出现人口迅速减少,且出现时间在春节期间,说明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选C。第3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使城市的人口、车辆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①对。人口大量回到农村,会加大农村的环境压力,②不对。市民居住条件不会因为务工人员的回家过年而改善,③不对。务工人员离开城市,部分生产缺乏劳动力,会导致暂时性停滞,④正确。故选D。]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
B.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C.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5.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
4.B 5.D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第5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6~8题。
6.“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7.“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8.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 )
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
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
6.A 7.D 8.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①③④正确。中西部的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反向春运”的费用一般也是由子女承担。第7题,“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B错误。老人到城里过年对地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D正确。第8题,“反向春运”减少了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故其有利于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均衡配置运力,实现利润的增长,B正确。水运在客运中的使用较少,A错误。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城市过年,对时间的要求不高,更关注的是价钱,C错误。提高春运票价不符合我国的民生要求,且春节前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较低,D错误。]
9.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环境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美国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而西部和南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答案] (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
(2)国内人口迁移
(3)ABC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百度地图记录下的2015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的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据此,回答10~12题。
10.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 )
A.安徽、河北、广西B.湖南、江西、陕西
C.湖北、河南、宁夏D.四川、河南、西藏
11.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来源地远近B.交通通达度
C.职业构成D.年龄结构
12.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强度的措施是( )
A.东部地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B.东部地区加快进行高速铁路建设
C.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
D.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
10.A 11.C 12.D [第10题,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春节期间,人口由图示省市移出进入相邻省区,据此选择与图示省市相邻的较为落后的省区即可(与北京相邻的河北,与江苏、上海、浙江相邻的安徽,与广东相邻的广西、湖南)。第11题,五省市净流入人口均来自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相当;年龄结构不会对波峰、波谷出现时间造成影响;职业不同,要求不同,会影响到开工时间,进而影响到波峰、波谷的时间。第12题,东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东部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会舒缓交通压力,但不会降低人口流动数量;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会拉动节日经济,但不会改变春运现状;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会缩小东中西的经济差距,从本源上减少人口流动规模。]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第(2)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2000年第三位变为2010年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给广东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为广东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由于人口增多加重了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问题。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答案]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原因: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方向: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人口普查次数
年龄构成(%)
流动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
第五次
22.89
70.15
6.96
14 438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6 139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44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测评</a>,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口迁移达标测试</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