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16 次下载
-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16 次下载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17 次下载
-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
1.在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农业的地理特点,简要分析农业与其他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根据提示,能够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农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区域认知)
【教学重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引入:“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自主学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水源保证农作物收成
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2)人文因素
①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③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链接]
(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4)光照和热量条件既联系密切,也有区别。对同一地区来说,光照充足的时候热量也丰富,但不同地区之间比较时,二者不一定呈现这种正相关,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的光照并不充足,但气温高,热量足。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影响,导致了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这种增加速度还在逐渐加快着。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由于各项政策和军事措施的调整带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由于国内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巩固练习】
(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4)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这是由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造成的。( )
(5)下列适宜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的是( )
A.黄河三角洲 B.山东丘陵
C.江西千烟洲 D.珠江三角洲
提示:
(1)×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 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4)√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温带水果,由于我国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5)C [江西千烟洲地区地表起伏大,山地自然条件垂直分异,农作物分布可随海拔有所不同,因此适合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
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采用“红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在温室的大棚架上种红薯,能让红薯秧子想长多大就有多大,想在哪儿结薯就能在哪儿结。红薯能悬空生长,需要先培养在营养液里生长根系,再供给植株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当薯蔓上膨大的红薯采收后,对薯秧生长没有影响。空中结薯的好处是避免了采收红薯连秧一起收获的一次性弊端,只要保留薯秧就能实现连续收获和优质高产。
问题1 (综合思维)农田中的红薯种植需要依靠哪些自然因素?
提示:土壤、地形、水源、气候等。
问题2 (综合思维)温室中红薯能悬空生长,能说明农业生产可以不依赖自然条件而进行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温室中红薯能悬空生长,没有了土壤,但却是营养液提供了土壤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说自然因素属于基础因素。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温室中空中红薯可以使红薯高产,充分说明了何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科学技术因素。
【小结】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②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课堂检测】
1.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反季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2)浙江温州和海南岛两地发展西瓜种植,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平原广大
B.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C.光照充足,都是亚热带气候
D.雨热同期,气象灾害少
(1)C (2)B [第(1)题,温州瓜农“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由此可见,其生产主要在冬季。第(2)题,浙江温州及海南岛都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平原面积狭小;海南岛属于热带地区;两地都是季风气候,气象灾害频繁;两地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板书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答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