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讨论交流,温馨点拨,名师归纳,学习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 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的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
1.通过实验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阅读课本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2.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
我的推测 | 反应物的总质量=(填“>”、“=”或“<”)生成物的总质量 |
我选择的化学反应(用“√”选一个) | 1.红磷燃烧( ) |
2.铁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
|
我选择的实验仪器 | 烧杯、天平 |
我设计的实验方案 |
|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1.称量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2.称量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3.比较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 1.铁钉和硫酸铜反应,铁钉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2.天平平衡。 |
|
我的结论 | 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
交流与反思 | 在化学反应中,若用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交流】
1.课本第92页实验方案一:红磷在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其实验现象是什么?
2.课本第93页实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其实验现象是什么?
【温馨点拨】
1.(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2)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3)反应结束后,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上,天平重新平衡。
2.(1)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两次称量,天平均保持平衡。
【名师归纳】
1.实验方案一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1)质量守恒定律的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2)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反应物。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指生成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的总和,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不能遗漏。
(4)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
学习内容二 质量守恒的实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老师画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在化学反应时,氢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交流】
从宏观和微观上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温馨点拨】
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改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
【名师归纳】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学习内容三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怎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94页的实验5-1和实验5-2,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来源:学。科。网Z。X。X。K]
【讨论交流】
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温馨点拨】
气体CO2逸出,故反应后质量减轻。
当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时,是因为氧化镁的质量包括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
【名师归纳】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是有的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呈气态或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一部分物质逸出,因而反应后留下的物质质量减轻。不要被表面上的“变大”“变小”所迷惑,要注意问题的实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3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