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ppt课件
展开看到下面三角形了吗,它有何特点呢?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能初步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4)沿对称轴对折,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说说你的理由.
剪一剪: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红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得到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的三角形ABC有什么特点?
折一折:△ABC 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 =∠C (3)∠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 (5)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找一找: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解:在ΔABC中,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BAD=∠CAD.在ΔABD和ΔACD中,因为AB=AC,∠BAD=∠CAD,AD=AD,所以ΔABD≌ΔACD.所以BD=CD, ∠ADB=∠ADC=90˚.所以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因为AB=AC, ∠1=∠2(已知),所以BD=CD,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因为AB=AC, BD=CD (已知),所以∠1=∠2,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因为AB=AC, AD⊥BC(已知),所以BD=CD,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数学语言:如图, 在△ABC中,
画出任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这个底角所对的腰上的中线和高,看看它们是否重合?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也可能是直角、钝角.(3)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5)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例1 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1)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
(2)指出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C=∠BDC=∠ABC;
(3)观察∠BDC与∠A、∠ABD的关系,∠ABC、∠C呢?
∠BDC= ∠A+ ∠ABD=2 ∠A=2 ∠ABD,
∠ABC= ∠BDC=2 ∠A,
∠C= ∠BDC=2 ∠A.
(4)设∠A=x°,请把△ ABC的内角和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
因为 ∠A+ ∠ABC+ ∠C=180 °,所以 x+2x+2x=180 °,
解: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C, ∠A=∠ABD.设∠A=x,则∠BDC= ∠A+ ∠ABD=2x,从而∠ABC= ∠C= ∠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 ,解得x=36 ° ,在△ABC中, ∠A=36°,∠ABC=∠C=72°.
方法总结: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因为AB=AD=DC 所以 ∠B= ∠ADB,∠C= ∠DAC.设 ∠C=x,则 ∠DAC=x,∠B= ∠ADB= ∠C+ ∠DAC=2x,在△ABC中,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2x+x+26°+x=180°, 解得x=38.5°.所以 ∠C= x=38.5°, ∠B=2x=77°.
例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 B.80°或40°C.65°或80° D.50°或80°
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 角为_____ __;(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 为______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 为______ __.
70°,40°或55°,55°
例3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1)如图①,若AD=AE,试说明:BD=CE;(2)如图②,若BD=CE,F为DE的中点,试说明:AF⊥BC.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明线段间的关系
解:(1)如图①,过A作AG⊥BC于G.因为AB=AC,AD=AE,所以BG=CG,DG=EG,所以BG–DG=CG–EG,所以BD=CE;(2)因为BD=CE,F为DE的中点,所以BD+DF=CE+EF,所以BF=CF.因为AB=AC,所以AF⊥BC.
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的平分线BG交AC于点G,交AD于点E,EF⊥AB,垂足为F.(1)若∠BAD=25°,求∠C的度数;(2)试说明:EF=ED.
1.(2020•福建)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A.10 B.5 C.4 D.3
2.(2020•毕节市)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3 B.17 C.13或17D.13或10
2.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A.40° B.30° C.70° D.50°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3.(1)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 ___ __.
75°, 30°或52.5°,52.5°
72°,72°或36°,108°
4.如图,在△ABC中,AB = AC,D是BC边上的中点,∠B = 30°,求 ∠BAD 和 ∠ADC的度数.
解:因为AB=AC,
所以 ∠C= ∠B=30°,因为BD = CD,所以AD⊥BC,所以∠ADB=∠ADC = 90°.
所以∠ BAD =90°– ∠B = 60°.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试说明:EC∥DF.
所以∠DBC=∠ECB.因为∠DBC=∠F,所以∠ECB=∠F,所以EC∥DF.
解:因为△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所以∠ABC=∠ACB.
又因为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所以
A、B是4×4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在图中标出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
分别以A、B、C为顶角顶点来分类讨论!
注意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
注意是指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才有这一性质.而腰上高和中线与底角的平分线不具有这一性质.
数学七年级下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论一,缺少垂直距离,缺少角平分线,不必再证三角形全等,谈谈你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1线段的对称性,应用符号表达,随堂导学,新知应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线段的对称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pptx、北师大版中学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教学详案docx、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