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味亲情,爱的碰撞,沟通传递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7.2 爱在家人间
授课类型
新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预计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内容,通过第一框《家的意味》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家意味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许多中学生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自我封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沟通交流时间短、交流的内容多为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询问和关注等等。有时,初中学生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
教学目标
1.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2.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3.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春晚舞台.上一首歌曲一《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
问题探究: 《回家的路》触动了很多人内心对家人
割舍不断的情感。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享受快乐。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在这里与父母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家更加充满温馨、充满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讲授新课
预习检测
1.我们如何体味亲情?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 。
②每个家庭的 不尽相同,但不能 。
③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 也会随之改变,但亲情不会变。
2.我们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① 。
② 。
③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3.我们如何与父母沟通?
①爱是 的。
和 ,是亲子之间的润滑剂。
②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 。
③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 。
合作学习
一、体味亲情
【活动一】亲情万花筒
师:最近老师关注到这样一个新闻:姥姥用碎布块为外孙女亲手缝制大型爬爬垫。让为十分感动。我们与家人相处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感人事物。
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滴生活,哪些饱含亲情的物品或者事件,感动着你,温暖着你?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选出本组代表,全班分享
(课前准备:学生回想自己和父母生活的点滴,找出一件饱含亲情的东西带到课堂,如某个物品、照片,也可以是一张普通的字条等)
小结: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感情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活动二】阅读感悟
阅读P78小故事《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为什么坚持用打电话的方式叫我起床?
2.“我”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表现在哪里?
小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不同的人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亲情。
二、爱的碰撞
1.爱的碰撞——电视剧《家有儿女》
(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2)刘星的烦恼是什么?他的妈妈有烦恼吗?
(3)为什么他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
(4)刘星跑出家,嚷着跟妈妈绝交;妈妈不让画画,自己偏要画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心理造成的?你赞成刘星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刘星的朋友,正好碰上刘星跑出家,你会怎么做?
(6)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成长烦恼”?
教师归纳:我们与父母的年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这往往导致两代人产生分歧、产生代沟。同时,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源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2.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
(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教材P80)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总结: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三、沟通传递爱
活动:亲子沟通(教材P81)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和互换角色,练习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模拟表演:让有所准备的“演员”上台表演。
(2)大家评议:既评议“演员”表现,又评议不同表现反映的沟通技能水平。通过讨论,将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与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本课小结(思维导图)
爱在家人间eq \b\lc\{(\a\vs4\al\c1(体味亲情\b\lc\{(\a\vs4\al\c1(家中的亲情,亲情的表现)),爱的碰撞\b\lc\{(\a\vs4\al\c1(亲子冲突难以避免,化解冲突需要双方努力)),沟通传递爱\b\lc\{(\a\vs4\al\c1(爱需要呵护,表达我们的爱))))
巩固练习
1.“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从《母亲》这首歌的歌词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D )
A.母爱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
B.母爱更多地表现在危难的时刻
C.唯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才是爱
D.母爱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要化解这种“爱的冲突”,我们应该( B )
A.认真倾听,服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B.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任何意见
D.积极交流,让父母事事迁就自己
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创建一个和谐家庭( B )
A.我无可奈何,我父母太固执
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无用
D.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4.王丽学习努力,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让她感到苛刻的要求。你认为王丽应该( D )
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
B.一切听从父母的意见
C.刻苦学习,把怨恨藏在心里
D.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5.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接下来,小雅要怎么办?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D )
A.放下漫画书,转而打开电脑玩游戏
B.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
C.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再理妈妈
D.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中有些环节的内容较为单一,所设置的活动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性也并不那么强,还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化些,设计出更加贴合学生生活的经验活动去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所教授的内容能更轻松地为学生所理解,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有- -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同时探讨的问题与知识点的衔接性还有待加强,本课时重难点的体现也还应该再多加思考,寻找到最有效的表现方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味亲情,爱的碰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