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 《与朱元思书》同步检测(满分:80分 时间:4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水皆缥碧(piǎo) 直视无碍(ài) B.泠泠作响(línɡ) 互相轩邈(mào)C.嘤嘤成韵(yīng) 窥谷忘反(kuī) D.鸢飞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下列句中加粗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鸢飞戾天者 C.望峰息心 D.天下独绝5.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B.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名词作动词,飞奔)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急湍甚箭 意暇甚7.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8.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2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些山峰也平息了名利之心。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1.填空。(9分)(1)文学常识填空。(3分)本文作者吴均,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6分)①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②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3分)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摄全篇。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14.“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不胜收,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于是刘强和同学带着好奇,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9分)(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刘强等同学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4分) (2)游得尽兴,刘强出了一副上联,请你结合所学课文,为其配上个合适的下联。(2分) 上联:吴叔庠志高趣雅千古留名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3)刘强和同学沿途拍摄了很多照片,准备参加“富春江风情——浙江摄影家作品联展”活动。你觉得他们应该挑选哪些方面的照片来表现富春江呢?请至少写出三个方面的主题内容。(3分) 二、阅读理解 (36分)(一)课内阅读。(2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鸢飞戾天( ) ②窥谷忘反( )③皆生寒树( ) ④经纶世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分)(1)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了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品析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7分)(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写作手法的运用角度)(4分)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3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3分)[甲] 与朱元思书(略)[乙] 山中杂诗 / 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负势竞上 鸟向檐上飞 B. 从流飘荡 云从窗里出C.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D.窥谷忘反 竹中窥落日2.下列对古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中“奇山异水”,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是甲文所写景物的主要特征。B.甲文中“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光影的变化,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C.乙诗中“见”“窥”说明所写之景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D.乙诗中所写景物为静景,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3.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理由。(3分)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侧面落笔,除了衬托山水的怡人以外,还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5.仔细阅读上面的诗文,结合下面所给材料,说说吴均的写景诗文有哪些共同的特点。(4分)材料一 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材料二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节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参考答案一、1.B2.A3.A4. D 5.D6.B7. C 8.B 9. C10. B11.(1) 南朝齐梁 吴均体 吴均集校注 (2)①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②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12.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13.D14.(1)【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嶟峋,令人心生敬意。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游动的小鱼嬉戏其间,似与游者桕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2)【示例】富春江山奇水异天下独绝(3)【示例】富春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等。二、(一)1.①戾:至。 ②反:同“返”。 ③寒树:使人看了生寒意的树。 ④经纶:筹划。2.①(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高似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千百座山峰。②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还显得昏暗。3.(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表现富春江水的“湍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属于直接描写。(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静止的山以动感,使本无生命的山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这也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5.D (二)1.D2.D3.示例一:喜欢富春江的水。富春江的水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像飞奔的马,势不可当。示例二: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视觉、听觉写出山的高及山里各种声响的美妙动听。4.流露出作者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5.①运用对偶手法;②视角多样,喜欢调动多种感官;③善用动词,运用拟人手法来写山水;④猿、鸟、蝉等动物是吴均笔下的常客,它们的叫声更增添了山水的生机。[参考译文][材料一] 山峰陡峭,耸入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结成了霜,女萝铺满了小路。风雨交加,日光昏暗,鸡(看不见太阳)不停地鸣叫。[材料二] 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高耸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岩洞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段分写 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重点字词翻译,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