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雾凇B.湿衣服晾干C.晨雾弥漫D.湖水结冰
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冰雹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现象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D.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利用了水蒸发放热
3.图中的四个选项的图像中,代表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B.
C.D.
4.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营销广告中,人们十分惬意地喝着暖暖的奶茶。细心的小丽发现照片中装着热气腾腾奶茶的玻璃杯上有不少小水珠。这些水珠均( )
A.是汽化形成的B.是凝华形成的
C.需要吸热才能形成D.附着在玻璃杯的内侧
5.在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酒精或水B.水C.煤油D.酒精
6.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B.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而成
D.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而成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霜的形成B.水结成冰
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逐渐消失D.烧水时壶口冒出“白气”
8.下列关于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单质但不是晶体B.空气既是混合物又善于导热
C.石墨是导体但不是金属D.甲烷是可燃物但不是有机物
9.下面是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B.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C.严冬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北方的冬天在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
10.因为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液化C.凝固D.汽化
11.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12.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大
B.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教室内洒水感觉凉爽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14.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衣橱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B.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
C.从冰箱中拿出的冰糕冒“白气”D.深秋的草地上出现一层白霜
1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二、填空题
16.下表是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对应的部分数据,请根据数据归纳出华氏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T=______。
17.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是___________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如图乙、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小雨同学仿照液体温度计原理设计的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此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______;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9.“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霜”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家用电冰箱工作时,其内部是一个低温的小环境,主要用来冷藏或冷冻食品,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制冷工具,用来开展一些有趣的实验研究。下面是小刚和小明同学在家利用电冰箱进行实验探究的现象和过程。
(1)制作冻豆腐。 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应该是第______幅图的形状,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要_______。
(2)小刚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有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______过程(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需要_______热量。
21.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这次在空间站阶段首次飞行任务告捷的背后,来自厦门大学的科研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导流槽内的水在高温火焰下发生物态变化,先_________成水蒸气,然后________形成小水珠,为保证飞船返回时安全,船体上涂有一层特殊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这两个物态变化过程都需要_________,以防温度过高。
三、简答题
22.雪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1)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哪幅图?(2)图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3.喝热水时,为了使热水快点变凉,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为什么?
24.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 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什么?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是什么原因?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碏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t/
0
25
40
50
85
100
T/
32
77
104
122
185
212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干是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冰雹的形成过程是水的凝固,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C正确;
D.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利用了水蒸发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
故选C。
4.D
【详解】
小丽发现热气腾腾的奶茶的玻璃杯有不少小水珠,是杯内奶茶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杯子内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根据题意,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说明乙容器内液体的沸点比甲容器内液体的沸点低,甲容器内为水,沸点为100℃,在表格中可知,比水沸点低的液体只有酒精,因此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酒精。
故选D。
6.A
【详解】
A.露的形成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浓雾消失是液态的小水滴汽化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故B错误;
C.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预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铁属于晶体,故A错误;
B.空气不易导热,故B错误;
C.石墨是导体属于非金属,故C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到空中,故A错误;
B.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B错误;
C.冬天清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
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会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则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min到第9min,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4~9min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即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海波的熔点是48℃时,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则给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先让金属膜在高温低压下升华成蒸气,蒸气喷到镜头上受冷凝华成固态,于是金属膜便附在镜头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
A.物体的温度和质量两个因素都有关系,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大,故A错误;
B.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增加,温度升高,故C错误;
D.蒸发会吸收热量,教室内洒水后,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樟脑球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了,属于升华现象,该过程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霜是在低温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冰雪是固体,溪流是液体,固体变成液体,是熔化,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饮料罐温度很低,而冰箱外面的空气温度较高,饮料罐周围的水蒸气遇上低温的饮料罐,会放出热量,液化为水珠,故B符合题意;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雾是液态小水珠,太阳出来后,雾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水蒸气,然后散去,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衣服的冰块是固体,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消失,这是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8t+32
【详解】
设摄氏温度为 t() 与华氏温度为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T=kt+b
由题意,得
32=k0+b-------①
77=k25+b--------②
①②联立解得
k=1.8,b=32
即
T=1.8t+32
17.体温计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详解】
(1)[1]体温计中毛细管与玻璃泡之间存在一个很细的缩口,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可以使它离开人体读数,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
(2)[2][3]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3)[4][5] 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下,因此乙的读数是;丙的分度值是,示数为。
18.气体的热胀冷缩 左
【详解】
[1]此气体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性质,把不便于观察的温度变化转换成了便于观察的气体体积的变化。
[2]若周围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液柱将向左移动。
19.凝华 液化
【详解】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水滴,是液化现象。
20.③ 变大 凝华 放出
【详解】
(1)[1][2]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故③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2)[3][4]冰箱的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凝华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被冰箱里的制冷剂带走。
21.汽化 液化 熔化 汽化 吸热
【详解】
[1]水吸热发生汽化,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2]高温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凝结成小水滴。
[3][4]在高温下,固体吸热物质受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当变为液态时,继续吸热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
[5]熔化和汽化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吸热,以防止温度过高。
22.见详解
【详解】
答:(1)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乙图。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温度低,其密度大于空气,故向下落。
(2)图中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3.见解析
【详解】
答: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既增加空气流动,同时又增加开水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量迅速带走。
24.(1) 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2)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
【详解】
(1) 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
(2) 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