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B.C.D.
2.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3.下列温度最接近 36.5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B.新疆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4.下列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C.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D.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5.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体积的是( )
A.气体B.液体和气体C.固体和气体D.固体和液体
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莱芜地区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在烧杯口盖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
B.为了尽快观察到沸腾现象,烧杯中的水质量越多越好
C.不管哈尔滨还是西藏的同学,测出的水的沸点是相同的
D.水沸腾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8.物态变化中所伴随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用冰袋给发热病人降温——升华吸热
B.用喷剂给运动员疗伤——汽化吸热
C.用热风干手器烘干手——液化放热
D.菜品下面放干冰——凝华放热
9.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树枝上的雾凇B.草叶上的露珠
C.樟脑球变小D.冬天呼出的“白气”
11.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C.甲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12.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方式上与此相同的是( )
A.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
B.湿衣服晾后变干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
D.夏天吃冰棒解热
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B.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水珠
C.低温雨雪天气树枝出现雾凇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1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C.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是熔化现象
D.冬天教室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15.“神州六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的。当火箭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温度可升至几千摄氏度,为了防止烧坏火箭内部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常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护火箭头部,这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什么特性( )
A.熔化、汽化放热B.熔化、汽化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二、填空题
1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下图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
17.炸油条、鸡翅需要用油,煮地瓜、玉米需要用水,可以对不同的烹饪方法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温度”或“热量”)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18.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酷暑难耐”。为探究影响水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小张把两滴质量相同的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这是为了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有关:除以上探究的因素外,水蒸发的快慢还与水表面空气流速和_____有关。
19.在香山湖南门附近经常有一个卖糖画的艺人,他一边吆喝一边现场制作。他吆喝时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_____产生的。如图,是他制作的一幅糖画,先将白糖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各种图案,凝固后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20.如图所示,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1.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会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蒸发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______ (选填“快”或“慢”)。
三、简答题
22.2020年10月26号,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卫星组。火箭点火时,火焰喷到发射台下方的水池里形成巨大的“白烟”。火箭表面涂有固态“烧蚀层”,可以在飞行时发生物态变化保护内部元件。请解释“白烟”的形成和“烧蚀层”的工作原理。
23.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正在自制液体温度计.当把该温度计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稳定时液面在A处,放在沸水中稳定时液面在B处,小红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2cm,若小红想在玻璃管上标出﹣1℃的刻度线,请通过计算说明她应该标在何处?请你对这样的结果作合理的评价?
24.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现象,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这是为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铁
1 535
2 750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
钨
3 410
5 927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故选C。
2.D
【详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环境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
B.新疆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0℃以下,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水变成了冰,是凝固过程,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属于凝华现象,而凝华要放出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不冷,故C错误;
D.吹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是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吸热,从而使人感觉凉快,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铁属于晶体,熔点为1535℃,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1800℃的铁已经完全熔化完毕,处于液体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因此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故B符合题意;
C.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如果用酒精温度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还没等达到水的沸点,酒精已经沸腾了,无法测出沸水的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8.3℃,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实验中在烧杯口盖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节约时间,故A正确;
B.为了尽快观察到沸腾现象,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应放合适的量,水越多温度上升的越慢,越不能尽快观察到沸腾现象,故B错误;
C.水的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在西藏水的沸点比哈尔滨要低,故C错误;
D.水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将冰袋放在病人的头部,主要利用冰熔化成水,从病人身体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故A错误;
B.用喷剂给运动员疗伤,主要利用喷剂汽化时吸热,使受伤部位降温失去痛感,从而缓解运动员的疼痛,故B正确;
C.用热风干手器烘干手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蒸发是一种汽化方式,所以是利用汽化吸热,故C错误;
D.菜品下面放干冰,主要利用干冰升华时从食品上吸收热量起到保鲜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摄氏温标规定,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0℃,故C不符合题意;
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约为-2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详解】
A.雾凇是水蒸气变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A.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所以碘升华就是指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A错误;
B.甲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故B错误;
CD.乙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甲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甲实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汗流浃背,吹风扇时感觉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时吸热。
A.结了冰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变液态的升华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是液态变气态的蒸发过程,故B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变气态的升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吃冰棒可以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时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
A.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液化形成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低温雨雪天气,树枝出现“雾淞”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故B错误;
C.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是樟脑球的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教室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B
【详解】
火箭的头部涂有的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收热量;然后汽化,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也需要吸收热量。这种材料在熔化和汽化过程中吸收大部分热量,从而使火箭头部不会因温度升的太高而被损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热胀冷缩 -4℃
【详解】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通过液体的体积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采用了转换法。
[2]图中温度计的液面在零刻度下方,说明此时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所以示数为-4℃。
17.温度 沸点
【详解】
[1][2]炸油条和鸡翅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煮地瓜需要较低的温度;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鸡翅;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煮地瓜。
18.水的表面积 温度
【详解】
[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保证了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
[2]水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水的表面积有关外,还与水表面空气流速及温度有关。
19.振动 熔化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他吆喝时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让白糖变成糖浆,即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
20.增大 加快 吸
【详解】
[1][2][3]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这时雾状的水蒸发加快,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蒸发要吸热。
21.汽化 吸热 快
【详解】
[1]蒸发是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2]汽化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3]蒸发的快慢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
22.见解析
【详解】
“白烟”是小水珠,是水池里的水遇高温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空气液化形成的;火箭表面涂有固态“烧蚀层”,“烧蚀层”是通过熔化后再汽化,或者直接升华成气体,利用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来保护元件。
23.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若小红想在玻璃管上标出﹣1℃的刻度线,应标在A的下方0.02cm(0.2mm)处, 这样的结果不太准确,因为AB间距离较小,无法进行100等分,或者如果分度值单位每小格1℃距离太小无法标注,或者每变化1℃液柱变化的长度, ,温度变化不大时,无法看出液柱的变化
【解析】
【详解】
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若小红想在玻璃管上标出−1℃的刻度线,应标在A的下方0.02cm(0.2mm)处,这样的结果不太准确,因为AB间距离较小,无法进行100等分,或者如果分度值单位每小格1℃距离太小无法标注,或者每变化1℃液柱变化的长度,2cm100,温度变化不大时,无法看出液柱的变化。
【点睛】
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吸管越细越容易读数.
24.金属被冷冻后,温度很低,拿取时水粘手,是因为手上的水遇冷凝固的原因.
【解析】
【详解】
根据凝固的特点解答。
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金属温度会降到0℃以下,由于手上含有水分,用手去摸时水分快速降温放热而发生凝固现象,将手和金属粘到一起,所以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