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067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067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067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A.15 B.17 C.31 D.46答案:A。解析:略。2.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B。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正确;B.图中n的值为8;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答案:A。解析:略。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答案:A。解析:略。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中含有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答案:D。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B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就带上了电荷,形成离子,故D正确。7.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答案:B。解析: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与氧气属于同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B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显然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D不符合题意。8.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g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是1,可省略不写,即117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A错;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C正 确;从元素名称看,钙和铕都是金属元素,D正确。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结成冰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B.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D.结构示意图为:和 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答案:D。解析:略。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代表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A正确;当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且电子越少越易失去,镁原子的结构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B正确;C项中的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是硫原子的结构而不是硫离子;元素周期表结尾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 都具有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二、填空题1.(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①C1 , ;②2Fe ;nS 。(2)上述符号中,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答案:(1)①氯元素 1个氯原子 ②2个铁原子 n个硫原子 (2)C1 2Fe、nS解析:略。2.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 B C(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2)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1)(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2)解析:略。3.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A B C D(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答案:(1)BC CD C (2)A解析:(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2)从图中看出,元素名称为G,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元素符号为Ca;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只有A不正确。4.根据下图所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 (2) (3) (4)(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2)用打气筒给瘪了的篮球充气。 。(3)把几滴蓝墨水滴进水杯的水里,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蓝了。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 。答案:(1)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厨房中炒菜,在窗外闻到了香味。(2)空气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人球内,使球内空气逐渐增多,篮球就从瘪到圆。(3)由于构成墨水的分子和水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它们之间有间隔,墨水的分子逐渐向水中扩散,使整杯水变蓝了。(4)空气流通的地方,水分子运动速率快,因此容易干。解析:略。5.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 电子;(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微粒结构的异同: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答案:(1)三 (2)得到 (3)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相同,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解析:(1)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3)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在此变化过程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变,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也不变,但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改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