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 188
B. 78
C. 55
D. 23
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
B.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g
C. 铱元素的质子数是115
D. 铱元素不是金属元素
3.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4.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下列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花香的是(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图例说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信息是(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符号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6.水结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水分子变小了
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7.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8.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0.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11.小红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小红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2.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Ir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13.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
A. 元素
B. 原子
C. 离子
D. 分子
1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5.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3个氯离子______。
17.下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由该数字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1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
(3)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在反应中其原子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离子。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故选C。
2.【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选项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0;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铱元素的质子数是77,中子数为115;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铱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A。
3.【答案】D
【解析】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元素,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子的三大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要能利用此知识点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原子序数为3,元素符号为Li,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不能直接给出最外层电子数信息。所以应选C项。
6.【答案】D
【解析】水结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子的三大基本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要能利用此知识点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选A。
8.【答案】D
【解析】已知: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因两者中子数不同,则原子的质量不同。故答案应选D。
9.【答案】B
【解析】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很小,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错误;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容易压缩,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油中分子会运动到家具上,家具将会粘满油渍,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元素符号为Ir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属于非金属元素是错误的叙述;从名称书写上可知属于金属元素;C选项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这里的“铬”是指元素,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描述,故正确;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故答案应选B。
15.【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
16.【答案】2P2O53Cl-
【解析】根据: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这种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物质的分子中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2个五氧化二磷的符号为:2P2O5;根据氯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结合“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这种微粒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这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可知三个氯离子的符号为3Cl-。
17.【答案】6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解析】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为6大于4小于8,故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8.【答案】(1)28.09(2)钠(3)铝;Al;失去;阳
【解析】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铝,元素符号为Al,在反应中其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0.【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