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展开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时
1
授课时间
40分钟
授课人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通过对以西周政治制度为主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教学,以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政治智慧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目的。
理论依据:
1.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2.关于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界定。“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强调学生能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和社会偏见;依据史实论证某些观点;对中外历史大范围内的评价和比较;用历史观点分析现实问题,预测今后发展趋向。”(引自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从教材来看,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规定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以西周制度为依据,夏商朝政治制度可以作为西周政治制度的背景。西周政治制度的三大支柱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三者,到底在西周的国家建设和体制建构中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本节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看:宗法分封制是周初统治者的创举,在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演变中,它的实施是连接商代方国、联盟制和秦代专制集权制度的关键。因此,了解本课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形式的演变进程,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阶段的历史起始课,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尚未形成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夏商西周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其中涉及的制度名词较多,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图片、示意图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深入浅出为目标。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加之初中教学的一定铺垫,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叙述历史过程不求过细,补充的资料要精选紧扣主题,线索脉络清晰即可。
教学方式
通过对文字、地图等材料内容的解读,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史料分析、讲述法
技术准备
PPT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对对西周政治制度内容的分析和比较,学生能够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提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获得有效信息,了解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特点,学会对历史问题的归纳与理解。
通过探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问题,熟悉评价历史事物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通过感悟和理解西周政治制度的严密与完备,提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三者的内在联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资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分析法
板书计划
一、西周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
1.武王对商代旧制度的继承
2.商朝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
3.周公平叛,进行制度创新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受封对象和方式
2.分封制下的政治权力关系
3.分封制的作用
三、血缘和政治结合的宗法制
1.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和宗法制的内涵
2.宗法制的作用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及其铭文上对中国的相关介绍
唯武王既克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yì,治理,安定)民。
——摘自西周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
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昧。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
—摘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设问】(概括提炼)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开篇以一种穿越历史震撼引领学生进入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西周政治制度进行探究的兴趣。
西周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
简介牧野之战:开创者: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姬发交代武王伐纣的简单经过:在公元前1046年,周的军队在武王的率领下,离开其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基地,长途跋涉,在洛阳之北跨过黄河,直扑商代国家的中心地带。最后一个商王集结了大批军队迎战西周大军 ,在公元前1045年一月甲子这一天的“ 牧野之战”中溃败。随之,商王自杀,商都快速陷落于周人之手。
关于“三监之乱”:然而就在武王去世之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却险些使新生的周朝毁于一旦。商纣暴政而亡天下。而武王强调德行天下,按照常理,应该是长治久安了。但是,西周建立仅仅三年,便发生了三监与方国的联合叛乱。对于这种非常规的历史现象,你认为根源到底在哪里呢?这场叛乱对西周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影响?
【所用材料】
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周人对于社会结构的构想,依然是传统的方国部落联盟。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都,继续统帅商人。
【设问】“方国部落联盟”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武王对前代政治制度持什么态度?会导致什么问题?
武王在传统的内外服联盟的基础上进行了分封。
在夏商时代的方国、部落联盟里,附属国和夏商王朝之间基本上处于平等的联合状态。这些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自己的国君、官吏、疆域。商王朝与某些附属国的关系时常处于敌对或时服时叛的状态。
【设问】商朝的附属国是如何产生的?商王朝和附属国是什么关系?控制力度如何?会出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相关史料和设问,意在以问题引领学生提取信息,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西周政治制度,是在修正周武王的政治失误,充分汲取“三监之乱”教训和前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创立的,进而感悟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为后续西周政治制度的讲解做好铺垫。
3.周公平叛,进行制度创新
现实告诫人们: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临危受命的政治家周公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周公是如何重构规典强化统治的呢?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关于分封制的目的、受封对象
【展示材料】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是原来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的另一个主要讨伐对象所在。燕国,是姬姓王室重臣召公长子克的封国,它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的少数民族。晋国,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它的受封是为了保证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通路。宋国,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
【设问】
被分封的哪几类人?主体是谁?为何还要分封先代贵族?(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笼络人心)
指出封国的位置在哪?
目的:瓦解残余反叛势力,保卫边境,监视异性封国等等。最终巩固周朝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以上材料和依据材料的设问,并逐步提升设问梯度,在帮助学生了解分封制的对象和分封的主要方位的基础上,理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进而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分封制的方式
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的宜侯夨(ce)簋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封建诸侯的过程。这篇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西周分封制度的具体样本。让我们通过对这一史料的解读,来对西周分封制做进一步的了解。
【展示材料】
【设问】西周封国和商代方国产生方式有何不同?:基于政治目的产生的诸侯国
分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授民是一种怎样的政治策略?会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西周宜侯夨簋铭文,进一步解读分封的程序、分封的内容,理解分封的目的,进而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出去以后,统治者比较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引出关于分封制下的政治权力关系和分封制的作用
【展示材料】
(诸侯国)以法则周公(执行周公的法律),用即命(遵从王命)于周。
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昔天子班贡……周制也。
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设问】
诸侯的义务是什么?
和商朝相比,通过以上材料,商代附属国和西周诸侯国有何不同?
天子和商国王相比在地位和权力上有何不同?(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领学生提取信息;补充相关的材料,并与商朝地方制度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在理解分封制下周与地方诸侯的政治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一方面使学生分析推导出西周分封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理解西周分封制比商代的内外服制度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更加明确。
【展示材料】
严格地说西周分封出去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内政、外交等主权。同样,诸侯把土地、人民分给了他的下属卿、大夫,卿、大夫再分;这样层层下分,每一级都有大小不等的权利。诸侯对周王,卿大夫对诸侯,都得尽义务,但诸侯国的事情,周王是无权一一过问的。
【设问】中央赋予诸侯一定的权力和利益,诸侯的权利是什么?
结合受封对象的权力和义务,你认为分封制下的政治权力是如何分配的?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去理解西周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的分封制导致地方分权,而不是中央集权。
关于分封制的作用: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从上下级之间等角度
分封制还有那些作用?“天下”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天下一体的新国家,就此诞生。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西周分封制在凝聚国家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西周的宗法制
关于宗法制产生背景的介绍
【展示材料】
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设问】这样的一场“继承风波”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显然,要确保西周王朝能够长久顺利地传续下去,必须建立一种崭新的、明确的继承原则。那么,周公究竟确立了怎样的继承法统呢?
【设计意图】武王死后,到底应该由谁来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地继承王位?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周武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引发了贵族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引用此段材料,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明确的权力继承制度,是维系王朝统治的关键,继而引出宗法制。
关于宗法制内容和作用的分析
【展示材料】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有这样的概括:“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设问】大宗和小宗各自包括哪些人?能够进入继承序列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血缘联系)
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权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对于西周的统治有什么作用?它和分封制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和宗法制的运行原则。通过图示演示和层层递进的设问,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及历史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示意图的变化,理解嫡长子继承制度及作用。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周公通过“封邦建国”加强了对辖区的统治;通过宗法制度保障了周王室的血缘族权和传承法统。但他也深知,刚性制度只能迫使人被动屈从,难以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辅之以怎样的柔性政策才能维系刚性的制度,才能使得万民五体投地、心悦诚服呢?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个图片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西周诸侯墓葬复原陈列图
上图的文物都有什么?是怎样排列的?是做什么用的?
关于礼乐制度的基本介绍
【设问】周礼的特点?制定周礼的目的?和制礼作乐的作用有哪些?
【设问】创设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礼乐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周礼的特点与作用,即通过一系列贯彻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礼节,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使整个周王朝成为一个非常有序的礼仪文明之邦。通过对礼乐制度中“乐”的介绍,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到与礼相伴的是乐,礼讲稳定,乐讲和谐,周公制礼作乐,使中国社会不仅长期稳定,而且充满了和谐之美。
关于礼乐制度作用的分析
【展示材料】
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进而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的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观念。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设问】中西治国模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通过材料,你认为周礼的价值还体现在哪: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礼乐制度在凝聚宗族,形成民族共同体方面的重要作用,继而点出礼乐制度对“天下归心”的重要贡献。同时通过西周以礼治国和罗马依法治国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国际视野。
总结西周政治制度:归纳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小结
【展示材料】
西周实现的政治制度,使华夏大地众多人群走上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中华民族的基础由此而得以生成。
—摘自李山《先秦文化史讲义》
【设计意图】本课结束,与开课相呼应,增强学生自豪感。
课后作业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后作业
1.内容:请查找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就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的表现形式,写一篇小论文
2.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3.作业评价表
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效果设计量表
视角
观察点或测量点举例
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
有哪些互助/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合作学习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自主学习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困生、学优生情况怎样?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开篇材料“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到结尾处材料“西周实现的政治制度,使华夏大地众多人群走上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中华民族的基础由此而得以生成。”前后呼应,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自豪感,那就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二、通过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进历史
在多媒体技术上,历史交互系统的使用让本就精彩不断的课堂又增色不少。“左图右史”似乎一直是我们希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使用的。这个左右分屏的白板通过左右屏不同动作的设计可以较好地实现。而且,左右分屏系统可以承载并同时呈现更多的信息,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提供西周文物何尊及其铭文拓片、夨簋铭文等历史文物的3D立体图像与一手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课的内容。
三、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本教学设计凸显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能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以上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
教学反思
本课在结构上改变了教材将夏商周国家形成的平铺直叙,以夏的疆域以及商代的内外服制度作为西周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突出了全课重点,又交代了西周政治制度的源流。其次,在教学立意上,本课立足西周政治制度,前与商代政治制度比较,后联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文明形成的长河中探寻西周政治制度的地位与价值。之后,笔者又将视野放到更大,将中华文明的以礼治国与古罗马的依法治国进行了对比,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中看中华文明的独特,在讲授知识同时润物无声地弘扬了中华文明。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创新运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课也存在着进一步的提升空间,诸如在师生互动方面,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加充分的思考时间;在礼乐制的导入环节,如能设计为分封制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何更好的内化为生活和行动的准则,使之更加具体形象,更加深刻的渗透到实际生活中,礼乐制应运而生。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学过程中,有些史料内容较为复杂,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弱,阅读难度大。又是刚接手的陌生学生,要是设问再具体点,教师代读,或语言再精练些,学生会更容易接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思考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夏商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西周的礼乐制度,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这是一份岳麓版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