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7 盼 教案 +反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7 盼 教案 +反思01
    17 盼 教案 +反思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7 盼 教案 +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17 盼 教案 +反思,共14页。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加深感悟,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福分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经过15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还未能深入掌握。所以这节课可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通过不同事例或不同方面来围绕中心意思写作。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感受“我”因新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谈话导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人。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写生字。
    ①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
    袖 篷 缩 疯 瓦 柜 喧 甩 嚷 酱 唇 蹦 梯
    ②学写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嚷、篷、酱、唇。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2)学习新词。 课件出示: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①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②提醒“斗篷、袖子”这2个词的第二个字均读轻声;“嘴唇”的“唇”读chún,不读qún。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老师巡视,相机提醒学生动脑动笔。
    (2)指名说,老师引导、补充并归纳。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下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街上,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儿让“我”欣喜不已。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课件出示: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师:最令“我”惊喜的是什么?相机温习对“袖筒”一词的理解。 生: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引导学生分清这种雨衣与斗篷式雨衣的区别。
    课件出示:
    (2)“我”对雨衣的喜爱。
    ①“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②“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说明了什么?(“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3)练习说话。
    ①请学生根据第1、2自然段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指名说一句类似的话,教师点拨。
    预设:因为这件新雨衣“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穿上它“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爱不释手。
    四、布置作业
    1.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呢?谁能再来读读有关的句子?(指名读)
    2.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盼》。
    二、深入探究,研读感悟
    (一)研读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导学第3自然段。
    (1)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2)感悟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读句子,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蕴含着“我”因盼不到雨天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师:心理描写也突出了“我”内心的情感。
    课件出示: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这几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我”内心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心情。
    3.师小结:这部分写“我”盼着下雨,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
    4.过渡语:接下来,课文又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5.请同学们默读第4~17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盼”?
    (2)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有哪些不同? 要求与提示: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
    6.交流。
    (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盼”?(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的场景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2)品读重点句段。
    ①雨前场景的描写: 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师:这段既是对雨前的场景描写,中间又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课件出示: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问题探究1:从“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这个拟人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动态的小杨树,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课件出示: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问题探究2: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
    课件出示: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生朗读。
    问题探究3: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说说作用是什么。
    动词有“落、伸、仰、甩打、跑”,动作描写也衬托出了“我”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我”兴奋的心情。
    ②人物的语言描写: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1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我”的话中能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④雨后场景的描写:
    课件出示: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问题探究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探究2:对“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说明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3)师小结: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二)研读第四部分。
    1.归纳学法。
    (1)师生共同回顾是怎样学习第三部分的。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学法:
    ①默读,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注意画一画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这三个步骤自学第四部分。
    3.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心理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课件出示: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 课件出示: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惊喜,和“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
    4.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三、回顾全文,归纳特点
    1.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2.浏览全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下三个事例: ①开始盼变天。
    ②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 ③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师小结:我们要领会并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变化和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去写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本文题目为《盼》,若改为《我的新雨衣》,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2.选择一个词,写一段话,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害怕 犹豫 开心 惊喜 忧愁 委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默读与朗读,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小女孩对雨天的渴盼。
    课文比较长,应当“长文短教”,“短教”不是少教,更不是不教,而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抓住重点是“长文短教”的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明白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本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深刻地感知文本,体会文中的“我”对下雨天、对穿上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对重点句段的研读,也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研读文本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通过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