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文课件ppt
展开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
1.时间: 383年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2.淝水之战的特点和影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1.北魏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民族: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439年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原因:(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经略南方有困难;(5)洛阳汉文化积淀深。
影响: 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表格: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改革的什么措施?
材料三:公元494年,孝文帝又谓陆睿曰:“……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2)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在于“移风易俗”,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阅读课本,总结孝文帝改革还包括哪些措施?
迁都洛阳、穿汉服、与汉联姻、用汉制、习汉礼。
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儿?(1)相同点: ①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③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④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点: ①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1.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①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②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表现(1)经济上: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腐蚀、用具等,并融入到汉族生活之中。
(2)文化上: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3.影响: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前秦-东晋,万VS8万,东晋大败前秦,北魏建立与统一,世纪后期,①494年迁都洛阳,2改革措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北魏经典拓碑,3思想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8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文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淝水之战,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随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