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章 声现象》章末同步训练(三)2021-2022年物理人教版八(上)

    《第2章 声现象》章末同步训练(三)2021-2022年物理人教版八(上)第1页
    《第2章 声现象》章末同步训练(三)2021-2022年物理人教版八(上)第2页
    《第2章 声现象》章末同步训练(三)2021-2022年物理人教版八(上)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吸收了声波
    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D.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2.《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在该节目中,参赛选手们展示出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们用冬瓜、土豆等做成吹奏乐器,吹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些音乐可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音调 响度B.音色 响度
    C.音色 音调D.音色 音调 响度
    3.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五音谱成,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相当于“哆、来、咪、索、拉”,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4.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B.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
    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D.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5.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6.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使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行进途中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喇叭处距山脚距离是( )
    A.350mB.340mC.330mD.320m
    7.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10.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 不能传声。
    11.人耳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在5s内做了1000次振动,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填“能”或“不能”)。
    13.“星光大道”比赛现场,一歌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歌唱演员演唱时,若某个观众距离歌手17m远,则歌声传到他那里需要 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2(re)”、“3(mi)”、“4(fa)”四个音调,你觉得声源是 ,则吹出“2”声的瓶子序号是 。如用筷子敲打瓶子如果能发出“d”(1)、“re”(2)、“mi”(3)、“fa”(4)四个音调,则瓶子排列顺序是 。
    15.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和 ;响度相同的是 和 。(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听音叉声音的变化,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变化,
    (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音叉发出到声音逐渐 ,乒乓球被弹开距离逐渐 。
    (3)这个实验主要三用来探究声音的 与 关系。
    (4)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的结论是 。
    17.如图所示,用尺子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尺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尺子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8.在汽车前面有一座大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驶向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来的速度驶向大山,经3s后听到喇叭的回声,求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v声=340m/s)
    19.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城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深处,需3小时53分20秒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m/s?
    20.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发声停止,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A。
    3.解:“哆、来、咪、索、拉”是声音的高低不同,即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
    故选:A。
    4.解: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
    A、雷声是下雨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C、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水手根据号角声传播时间的长度来判断距离的远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来检查螺柱是否松动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v车=10m/s,v声=340m/s,t=2s,
    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10m/s×2s=20m,
    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2s=680m,
    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
    s=(s车+s声)=(20m+680m)=350m。
    故选:A。
    7.解:图示为电子扩音器,其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选:B。
    8.解: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10.解:因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米/秒。
    故答案为:340;
    因声音靠介质传播,而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声,故答案为:真空。
    11.解: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
    12.解:
    (1)昆虫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1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20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200;能。
    13.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v=,
    ∴t==0.05s。
    故答案为:音调;0.05。
    14.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由图可知,空气柱由长到短的排列是:丁、甲、乙、丙,所以吹出“2”声的瓶子序号是乙;
    瓶子重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丁甲乙丙,所以筷子敲打瓶子时,丙振动最快,发出声音音调最高,丁振动最慢,发出声音音调最低。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丁、甲、乙、丙。
    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乙;丁甲乙丙。
    15.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图2中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甲;乙;甲;丙;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探究方法就是“转换法”;
    (2)实验中观察到:因乒乓球被弹开距离逐渐变小,即振幅变小,响度变小,所以音叉发出到声音逐渐变小,
    (3)据题意可知,这个实验主要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4)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变小;变小;(3)响度; 振幅;(4)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慢;低;(2)振动的快慢。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8.解:由v= 可得车行驶的距离:s车=v车t=15m/s×3s=45m;
    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3s=1020m,
    那么按喇叭时到高山的距离:s=(s车+s声)=×(45m+1020m)=532.5m。
    答:喇叭发声处距大山532.5m。
    19.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则t=×14s=7s,
    由v=得,该海域的深度:
    s=vt=1500m/s×7s=10500m;
    (2)“蛟龙号”下潜时间:t′=3小时53分20秒=14000s,
    “蛟龙号”的下潜速度:v′===0.5m/s。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0.5m/s。
    20.解:(1)由v=可得,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1=340m/s×5s=1700m,
    由题意知,s1+s声=2s,
    则有:s1=2s﹣s声=2×0.9×103m﹣1700m=100m;
    (2)汽车的速度:v车===20m/s;
    (3)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时间:t2=5s+22s=27s,
    汽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前进的距离:s2=v车t2=20m/s×27s=540m,
    第二次鸣笛处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3=s﹣s2=900m﹣540m=360m,
    则有:2s3=v车t3+v声t3,
    解得:t3===2s。
    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的距离为100m;
    (2)汽车的速度为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为2s。

    相关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