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A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443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A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443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A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44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A卷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体现了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化学方法的淘金方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鸡蛋清、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甲烷均为电解质
D.玻璃、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3.如图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并形成水合离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可表示为
B.水分子破坏了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形成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中水分子的朝向不同
C.NaCl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D.在NaCl固体中,和有序排列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0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2+、Cl-、Na+、 B. Ba2+、Na+、、
C. K+、Cl-、、 D. Ca2+、Na+、.Fe3+、
5.以下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酸→碱
B.有机物→ 无机物
C.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D.盐→氧化物
6.还原性。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对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CO2是碱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
D.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
8.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和性质,正确的是( )
A.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沸腾至出现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
D.将一束强光通过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9.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溶液变棕色(产生)。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还原产物
B.通入后,溶液变无色,体现的还原性
C.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实验条件下,氧化性:
10.有下列物质:①稀盐酸;②氨水;③气体;④气体;⑤纯碱粉末;⑥乙醇;⑦铜;⑧熔融的NaCl;⑨水玻璃(水溶液)。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电解质的有3种
B.属于纯净物的有6种
C.属于非电解质的有3种
D.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5种
11.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12.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H元素被氧化
B.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3:4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和熟石灰一起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
C.二氧化碳通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4.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也一定是碱溶液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
C.施铵态氮肥时不可以配合呈碱性的草木灰一起使用
D.大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最好先用干布擦拭,再用水冲,最后涂氢氧化钠溶液
二、多选题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大理石与醋酸反应: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三、填空题
16.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
(1)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
试写出有水参加的符合反应类型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中水为________剂。
(2)氯化铵溶液常用于焊接。在焊接铜器时可用氯化铵除去铜器表面的氧化铜以便焊接,其反应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配平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17.(1)工业上常用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其中有一步非常重要的反应为:,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铝片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
②向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沉淀:_____________。
(3)向溶液中滴加氨水,过滤得到沉淀,用蒸馏水对沉淀进行洗涤,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出,重复操作2~3次(以除去吸附溶液中的其他离子)。检验该沉淀已经洗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I.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鸡蛋壳溶解在醋酸中: 。
Ⅱ.对一份稀溶液做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可能含有、、、、、、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按上述实验操作, (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项正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的是人们利用金密度大进行淘金,是一种物理方法,C项错误;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A项,是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氧化物,错误;B项,稀豆浆和鸡蛋清为胶体,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错误;C项,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甲烷是有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为非电解质,错误;D项,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混合物,盐酸是HCl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氨水为氨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正确。
3.答案:C
解析:题述过程为NaCl的电离过程,可表示为,A正确;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和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由图可知,在形成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中水分子的朝向不同,B正确;NaCl由离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发生电离,C错误;NaCl固体中含有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D正确。
4.答案:A
解析:B选项中有颜色;C选项中有,与题目所给定条件H+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Ca2+与不能大量共存,而且Fe3+有颜色。
5.答案:A
解析:酸和碱易发生中和反应,酸不能直接转化为碱。
6.答案:B
解析:还原性,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A.当溶液中含有碘离子时,就不会出现铁离子,故A错误;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当亚铁离子存在时,溴离子一定不会参与反应,氯气作氧化剂,对应产物是氯离子,故B正确;C.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C、D错误。
7.答案:D
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两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B. C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C.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不反应,C项错误;D. CuO与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水,CuO是碱性氧化物,但CuO不与水反位,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A.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沸腾至出现红褐色,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故A错误;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故B错误;C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故C错误;D.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光线通过胶体时出现光亮的通路,故D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溶液变棕色,发生反应:,滴加KI溶液时,部分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KI被氧化,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CuI,则CuI是还原产物,A正确;通入过量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发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体现其还原性,B正确;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是氧化剂,被氧化,氧化性:,所以氧化性:,D正确。
10.答案:A
解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⑤纯碱粉末、⑧熔融的NaCl是电解质,共2种,A错误;③气体、④气体、⑤纯碱粉末、⑥乙醇、⑦铜、⑧熔融的NaCl是纯净物,共6种,B正确;③气体、④气体和⑥乙醇是非电解质,共3种,C正确;①盐酸、②氨水、⑦铜、⑧熔融的NaCl和⑨水玻璃能导电,共5种,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等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均变浑浊,A错误;先滴入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B正确;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硫酸银、碳酸银等,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错误;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D错误。
12.答案:D
解析:中H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则H元素未被氧化,A错误;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得电子被还原,O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则为还原剂,为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8:6=4:3,C错误;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转化为氧化产物,转化为还原产物,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8:6=4:3,质量之比也为4:3,D正确。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C
解析:Na2CO3是盐,溶液显碱性;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气体,降低肥效;NaOH具有腐蚀性。
15.答案:BD
解析:A项离子方程式应为;C项离子方程式应为。
16.答案:(1)(合理即可);氧化
(2)①4;2;3;1;1;4;②氮;
解析:(1)由图可知,Ⅳ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条件的反应有,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水为氧化剂。
(2)①部分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1个失去3个电子,而1个CuO得到2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的系数为2,Cu的系数为3,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②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被氧化的元素是氮元素,氧化剂是CuO。
17.答案:(1)
(2)①
②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放入试管中,向该溶液中滴加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已洗净
解析: (1)反应中O素的化合价由氧气中的0价降至NO和中的-2价,所以为氧化剂;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中的-3价升至NO中的+2价,为还原剂。1个分子失去5个电子,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0,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①铝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②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3)洗涤沉淀的目的是洗涤沉淀上吸附的可溶性杂质,沉淀上吸附的可溶性杂质为,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即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检验该沉淀已经洗净的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放入试管中,向该溶液中滴加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已洗净。
18.答案:I . (1 )
Ⅱ.(1) 、;、 (2)不能;操作②中引入了干扰操作③对原溶液中的检验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