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尝试多角度介绍人物,动笔试写评议修改,谢谢观看,猜猜他是谁,从不同的角度抓特点,选角度写人物,猜同学评习作,课前热身猜猜他是谁,语段二,提炼写作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热身:“猜猜九宫格”
在九宫格后藏着一个我们熟悉的人物,每一张数字牌的背面都记录着与之相关的信息。请同学们通过翻牌,发现蛛丝马迹,猜出他是谁。第一个猜出来的同学,可得到奖品一份。注意:1.每次只可以翻一张数字牌;2.每个人只能猜一次;3.未点名便直接报出答案不算;4.在别人回答时报出正确答案,奖品归被指定回答者所有。
昨天下午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据在场人员描述,犯罪嫌疑人有以下特征:这个人长得不高,但也不矮。脸型有点长,一双眼睛总是斜着看人,鼻梁高高的,下巴尖尖的。各位市民,如有发现犯罪嫌疑人请务必及时拨打电话:1234567890。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线索价值给予适当奖励。
玩转“悬赏令”学抓人物外貌特征
根据“悬赏令”,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呢?
如果让你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样子,重新写一张“悬赏令”,你觉得描写人物的部分应该怎么写呢?
这个人看起来比较壮实。一头金色长发扎成马尾,且在额前留着一根发丝。他的脸型有点长,脸有点瘦。他的眉毛比较细,一双眼睛总是斜着看人。他的鼻梁高高的,下巴有点尖。他穿着一件夹克外套,里面搭一件红色衬衫。
读习作提示,思考一下,除了外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一位朋友。
你们觉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一位朋友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相互交流一下。
还可以写写他的某个习惯,比如口头禅。
还可以写他的缺点,比如他有时候过于专注一件事,结果把其他事给忘了。
还可以写他的特长,比如有的人书法特别好,有的人会弹钢琴,等等。
接下来,请你选择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并在这个头像周围列一列他的特点,请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他是谁吧。
小结:抓人物特点,在精,不在多。
温馨提示:1.选择一两个你觉得最突出的特点,用红圈圈起来。2.根据特点,回忆有关的事情,用一两句话展开来说。3.写好后读一读,做到写正确、写通顺。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杭,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统编教材二下《邓小平爷爷植树》
把邓爷爷的动作和话都写清楚了,让人觉得他种树很认真。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统编教材三上《不懂就要问》
可以把人物和别人的对话写出来。
· 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修改习作,尝试抓住特点把“他”写清楚。
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看谁把同伴的特点写得更清楚,让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他是谁。请小组成员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到黑板上。
把自己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信纸上,并把它交给文中的主人公,让他来评一评,看看写得像不像!
放大特征,介绍人物外貌
男孩体: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长得不高,不过挺结实。他的脑袋圆圆的,乌黑的头发下是一对黑宝石般的眼睛,再加上挺拔的鼻梁和灵巧的嘴巴,可爱极了。女孩体: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她长得不高,不过身形挺苗条。她皮肤雪白,头发乌黑,瓜子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可爱极了。妈妈体:我的妈妈长得不高,不过挺苗条。她皮肤雪白,乌黑的头发下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可漂亮了。
如果在介绍人物外貌时一味采用套式说明,就容易落入俗套。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
这是成龙与姚明的漫画形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一找他们最大的特点,并说说自己是怎么一下子发现这些特点的。
写人物外貌时,可以像画漫画一样,把人物最明显的特点放大。
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段外貌介绍,不写出人物或角色的名字,看看光凭文字介绍能不能让人一下子就猜出你写的是谁。
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介绍一个人,我们不单可以关注他们的外貌,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结合单元习作的提示,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介绍人物特点。
外貌、性格、品质、爱好、大家对他的评价、他获得的荣誉、他的口头禅……
请同学们选择班里的一个同学,从多个角度罗列自己能想到的他的所有特点或事例。列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列的特点,勾选一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并打上五角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选的特点来写这位同学,要求不写出人物的名字与其他身份信息,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他是谁。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统编教材三上 《不懂就要问》
请你说一说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中山,文章又是怎么把孙中山的这个特点写出来的。
回忆一下同学的特点让你想起了与他有关的哪件事,哪个独特的场景。在那件事或那个独特的场景中,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评价标准:①所选的特点与该同学相配。☆②所选的事例与特点相配。☆☆☆③描写的情景与特点相配,突出了同学的特点。☆☆☆☆☆④如果觉得还有其他优点,可另加星。☆☆☆☆☆☆
请同学们猜猜别人作文写的是谁,猜到后说说是根据哪些内容、联系哪些语句猜出来的,随后根据以下评价标准给习作打星。
将习作交给文中的“主人公”,让他来评评分,看看写得像不像!
请你根据同学的评价,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在整洁美观的信纸上。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母亲去世后,父亲给她娶了个继母,这个继母还带来了两个姐姐。继母和姐姐们对她很不好,天不亮就叫她起来干活,她累得每天睡在灰堆旁。这样一来,她浑身都沾满了灰烬,又脏,又难看。
读下面语段,猜猜语段中的“她”是谁
透过文字,看到画面;看到画面,想到人物。
借助范例,确立习作内容
你打算介绍哪位同学呢?请你用“他”或“她”来代替这位同学的名字,写在思维导图中间的人物上。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位同学呢?参考课文范例,总结一下。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要介绍的这位同学有什么特点?他有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点或两点,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思维导图的圆圈内。
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一口整齐的牙齿。 他的脸像球一样圆,总是露出羞涩的神情;鼻子也很大,上面有小雀斑。圆圆的脑袋上,长着稀疏的淡褐色的鬈发。
①他长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里面装满了智慧。他是我们班的“智多星”,课堂上的难题总难不倒他。②她文静秀气,留着一个长长的马尾,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她是我们班的“小书虫”,每天,你总会看见她坐在位置上安静地看书。③他是我们班的“小雷锋”,同学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弄丢了校卡,他过来安慰我,还陪着我在操场上到处寻找……
· 把最明显的特点写具体
她个子不高,身材很瘦。因为头发很短,所以显得头很小。她常用一只漂亮的发夹夹住额头上的刘海,露出一对淡淡的眉毛,像柳叶一样细、一样弯。她还有一张灵巧的嘴,说起话来可伶俐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位同学最大的特点多写几句。这样,别人就能准确地猜出这个人是谁了。
· 加上事例,写清特点
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如果离开了眼镜,他就像“睁眼瞎”一样,什么都看不清。有一次,我趁他没留意,把他的眼镜摘了下来。他像盲人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嘴里不住地喊:“还我眼镜!还我眼镜!
大家在介绍同学的时候,如果加上一些具体的事例,那么人物的特点就会更加清楚了。
1.全班的习作贴在墙报上,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3.将全班的习作上传班级群,请爸爸妈妈们也来猜一猜。
2.评选最喜欢的作品,授予班级“小作家”称号。
评 议 卡◆这人我猜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给他(她)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议人:____________
请大家誊写习作,贴在教室墙报上。之后用“评议卡”进行评议,并贴在相应习作下面。
相关课件
小学习作:猜猜他是谁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习作:猜猜他是谁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同步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一:猜猜他是谁 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一:猜猜他是谁 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德罗西,猜猜他是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习作:猜猜他是谁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习作:猜猜他是谁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写相貌特点,短发还是长发,肤色白还是黑,写具体事件,是不是孝敬父母,是不是喜欢玩耍,列提纲,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