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1、解决问题的策略(1)(7)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087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1、解决问题的策略(1)(7)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087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1、解决问题的策略(1)(7)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087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上例1)
所用教材:苏教2011版四年级上册
学情分析:
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这两种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把目标进一步提升到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两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在表征方式方面,继三年级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征题意之后,本课例题呈现的信息更适合列表整理。因此,让学生学会列表、体会列表的优势,并能透过表格,分析表格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能力为本课教学目标之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本课则进一步明确、强化、总结四大解题步骤,使学生能按四步解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灵活、综合地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这两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学会列表、体会列表的优势,并能透过表格,分析表格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能力,体会对应思想。
3. 进一步明确、强化、总结四大解题步骤,使学生能按四步解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想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列表整理信息这一常用策略的价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前学习单、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图片形式)呈现条件,联想问题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联想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数量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显示思维导图:
小结: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从条件想起)
2. (文字形式)呈现问题,推想条件。
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显示思维导图:
小结:这是从问题想起,也是分析数量关系的一种策略。 (板书:从问题想起)
3.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结合这两种分析思路进一步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受步骤。
(一)经历过程,体验策略
1.整理信息、弄清题意
(1)呈现信息、引发需求。
提问: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很多、杂乱)所以需要(整理)。
谈活:课前同学们已经试着整理了。老师选了几位,咱们一起听听这些作者是怎么想的!
(2)展示交流、列表整理。
陆佳言:
生评价:他把果树分成3类整理,分析起来方便多了。
张晟扬:
提问::这样整理和第一种方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1:他不仅分了类,还分成了3行,看起来更清楚。
观察对比:这样分行还有什么好处?
生 2:对齐了。(同类数量对应起来了)
师:说得好!像这样分类,对应整理以后。如果再加上边框线,就做成了一张表格。
观察对比:华含于同学的的整理方法与刚才几位都不同。
生:只整理了桃树和梨树。
师:为什么没把杏树整理进去呢?请作者亲自来介绍!
生:问题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所以只要选和桃树、梨树的相关条件对应整理。
师小结:有道理! 在整理信息时,我们既可以看着条件,将条件分类、对应整理:
还可以像这位同学说的,根据问题只整理相关的条件。
师:在分析数量关系时,你更愿意看哪张表格?为什么?
生:愿意看下面一张表,它看起来更简洁,更清楚。
师:那同学们赶紧把先前整理的修改完善一下,也做成表格。
(3)完善对比,体验优势
师:看着你现在整理好的表格,回头再看原来题目中的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生:用表格来整理,条件一目了然。
生:简明清晰。
小结步骤:刚才我们做的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题意,而列表是理解题意的常用策略之一。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数学是一个“去情境化”的过程。例1的果园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凌乱的信息,学生有需要也有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整理,将信息条理化。笔者将这项活动设计为前置作业,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孩子自主尝试,整理信息,让列表策略的产生源于学生真实的内在需要。在分层展示学生作业时,学生的心理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自己的作业能被“选中”和同伴交流分享,得到认可,也能用欣赏的心理正确评价同伴的作业。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着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自然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征之一。】
2.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下面我们就结合问题,借助表格,想想数量关系,你想怎么分析?
学生1:从条件想起
先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7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
再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
最后把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算出“桃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数”。
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基于表格板书如下图
学生2:从问题想起
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
要求桃树的棵数?只要用桃树的行数×每行的棵数;
要求梨树的棵数?只要用梨树的行数×每行的棵数。
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基于表格板书如下图
小结:刚才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用到了“从条件想起”或者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假如能把两种分析思路结合起来用,那一定更妙更了不起!
同桌之间商量,轻声地试着说一说,师指导巡视。
学生3:综合运用两种分析方法
学生基于表格表达分析思路,教师课件辅助理解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价值既体现在可见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体现在隐性的“积累经验,发展思维,感悟思想”上。表格的出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洁,更重要的是读懂它背后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即数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有形的表格,读懂无形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表格,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生生间进行充分地数学交流,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列式计算,明晰解题过程
师:明晰了数量关系,下面就可以列式解答了。(板书:列式解答)请把计算过程写在学习单空白的地方。
展示校对:
桃树:3×7=21(棵)
梨树:4×5=20(棵)
一共:21+20=41(棵)
4、检验反思,体会解题步骤
(1)检验结果
师:做得对不对呢?我们还需要进行检验反思(板书)。你们做过应用题的检验吗?
(鼓励检验方法的多样化,只要是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学生尝试检验,交流反馈。
(2)回顾解题过程,体会策略价值
谈话:学到这里,小芳家果园的问题解决了,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这道题的?第一步:我们先列表整理了条件;(理解题意)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既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这两种策略还可以综合起来用)。第三步:列式解答。最后,还需要检验反思。
(二)独立解题,感悟步骤
1.自主解答,引导交流
(1)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现在你能按照这些步骤自己来解决一个问题吗?试试。
条件不变,问题变了,一起读一读!
试着做在练习纸上。
(2)学生独立分析:
列表整理后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指名上台交流。
(3)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师:根据这样的分析,怎么列式呢?
师:如果计算步骤比较多,一般采用分步列式计算,每一步简要标明算得是什么?
最后来检验,交流检验过程。
2.比较过程,感悟策略
师: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你们都能自己做对了,真为你们高兴!
比较不同点:回顾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第一个问题用加法,求和;第二个问题用减法,求差。
比较相同点:解决这两题时,步骤和方法上有没有相同之处?
(1)解题步骤相同(2)都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来弄清条件问题(3)分析数量关系时都用到了从条件和问题想起的策略。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是一个侧重于“思考、小结,提升”的过程。教学中,及时回顾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捕捉到的零碎经验在回顾反思中拼合,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在回顾反思中内化提升。若干年后,果园的情境也许会被淡忘,但这些结构化的策略和经验却会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伴随一生。笔者以为:这些走出课堂后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策略、经验、思维、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最好的体现。】
三、综合应用,深化巩固。
1、自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把条件整理到表格中
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买4条裤子一共用去480元。①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②一件短袖衬衫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同时展示不同问题的两张表格,追问:怎么选择的条件不一样呢?
评价:能根据问题灵活选择条件,很了不起。
激励:更厉害的同学还能看着表格说出数量关系,谁能?
2、看着自己整理的表格,说说数量关系。
师相机评价:透过表格,分析出了数量关系,问题也就解决了。
3、对比异同
(1)这一题与前两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前两题都是先要乘的,这一题先要除)
(2)相同的地方呢?(步骤,策略等)
四、小结释疑,延伸评价。
希望今天学到的策略和经验能帮助同学们更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为课例是笔者在苏州市 “基于区域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活动上执教的观摩课,感谢常熟市实验小学四(1)班同学的精彩呈现。)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起起
从问题想起
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
数学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先学探究,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