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总复习单元评价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932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总复习单元评价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932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总复习单元评价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0932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总复习单元评价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Ba-13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98%的浓硫酸配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总复习单元评价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一至二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
分类组合
混合物
碱
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A
CuSO4·5H2O
Ca(OH)2
NaCl
Na2O
B
盐酸
Na2CO3
H2CO3
Fe2O3
C
镁铝合金
KOH
BaSO4
CuO
D
矿泉水
Mg(OH)2
稀硫酸
Na2O2
2.进入冬季后,雾霾这种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从物质分类来看雾霾属于胶体,它区别于溶液等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
A.胶粒可以导电 B.胶体是混合物
C.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 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
3.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Zn B.NH3 C.稀HNO3 D.BaSO4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镁铝合金:制作门窗 B.过氧化钠:供氧剂
C.四氧化三铁:红色油漆 D.硫酸亚铁:食品抗氧化剂
5.为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
A B C D
图1
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D.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7.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
B.Na可保存在煤油中
C.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
D.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约含6.02×1023个H2O分子
C.常温常压下,22 g CO2中所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
D.将40 g NaOH固体溶于1 L H2O中,得到1 mol·L-1的NaOH溶液
9.(不定选)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 mol·L-1的稀硫酸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读数
B.在烧杯中稀释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使用容量瓶时,容量瓶内残留有少量水分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10.体检时的一些指标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可将元素近似折算成相应离子)。根据下表相关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项目名称
结果
状态单位
参考值范围
总钙
TCa
2.57
mmol·L-1
2.1~2.7
磷
P
1.51↑
mmol·L-1
0.8~1.5
镁
Mg
0.95
mmol·L-1
0.75~1.25
钾
K
仪器故障维修
mmol·L-1
3.5~5.5
钠
Na
mmol·L-1
135~160
氯
Cl
mmol·L-1
95~105
A.表示磷指标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
B.可用焰色试验测定钾离子的含量
C.该报告中Mg2+指标正常
D.若某人20 mL血清样本中含Ca2+2.4 mg,则其钙含量略偏高
11.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或者制备
离子方程式
A
用稀硫酸清洗铁锈
Fe2O3+6H+2Fe2++3H2O
B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
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O32-+2H+H2O+CO2↑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Cl2+2OH-Cl-+ClO-+H2O
D
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
Fe3++CuFe2++Cu2+
12.鉴别饱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溶液
B.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C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
C.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溶液
D.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13.关于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2
A.实验①可用于MnO2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干燥氯气
B.实验②中若左边棉花变橙色,右边棉花变蓝色,则能证明氧化性:Cl2>Br2>I2
C.实验③中,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入Cl2,观察钠与Cl2的反应
D.实验④用于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FeCl3溶液中:K+、Na+、SO42-、SCN-
B.加入铝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溶液中:Fe2+、Mg2+、NO3-、Cl-
C.无色溶液中:Na+、Cu2+、NO3-、Cl-
D.在强碱性溶液中:Na+、K+、Cl-、CO32-
15.钋-210属于极毒性放射性元素,以相同重量来比较,钋-210的毒性是氰化物的2.5亿倍,只需一颗尘埃大小就足以取人性命,而且没有解毒剂。下列有关 84210Po说法正确的是 ( )
A. 84210Po 与 84209Po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84210Po 与 85209At互为同位素
C. 84210Po的质子数为84,中子数为126
X
Y
Z
W
图3
D.P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016.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的原子序数可能为Y的原子序数的2倍
B.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原子半径小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Z的化学性质一定比X活泼
17.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B.证明ρ(煤油)I2
D.比较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
18.A、B、C为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原子序数比A的原子序数大5,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B、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发生反应
B.A和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B>C
1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氯水振荡后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Fe3+
B
某溶液中滴加用足量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原溶液中含有SO42-
C
某固体加入足量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此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D
将某种铁的氧化物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取其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
溶液褪色
原氧化物中含有+2价Fe
20.(不定选)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其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制备方法、原理如下:
湿法: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干法:2FeSO4+6Na2O22Na2FeO4+2Na2SO4+O2↑+ 2Na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高铁酸钠的两种制备方法中,高铁酸钠均是氧化产物
C.Na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还能使悬浮杂质沉降
D.干法制备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共转移4 mol电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1.(6分)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宇航员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
(2)厨房里小苏打常作面包和糕点的发泡剂,写出小苏打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3)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来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6分)实验室用50 mL浓盐酸跟足量的氯酸钾固体共热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试回答问题:
(1)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编号) 。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2)若产生0.3 mol 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反应中HCl的利用率只有50%,当被氧化的元素比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多7.1 g时,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3.(12分)图4转化关系中的物质均为常见物质或它们的溶液,其中A、C为单质,B为氧化物且常温下为无色液体,E为淡黄色固体,H为红褐色沉淀。(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图4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G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沉淀G转化为沉淀H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
(5)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A与足量的C充分反应,最终得到39.0 g固体E,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24.(7分)下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元素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纵列
横行
1
2
13
14
15
16
17
18
1
A
2
B
C
D
E
3
F
G
H
I
(1)元素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
(2)B、C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写出元素名称),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一结论:
。
(3)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共价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R,Z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写出Y和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9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用m、n表示)。
(2)洗涤沉淀的操作要点是 。
(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乙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
(4)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项正确。
3.D 4.C [解析] Fe2O3可用作红色油漆,C项错误。
5.C 6.D [解析] A项中涉及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B项、C项属于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属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同时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D [解析] Fe可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D项错误。
8.C [解析] 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1,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1,故A错误;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22.4 L水物质的量不是1 mol,故B错误;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O原子,常温常压下22 g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 mol,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故C正确;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 L,配制1 mol·L-1的NaOH溶液应将40 g NaOH固体溶于H2O中配成1 L溶液,故D错误。
9.AB [解析]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读数,会使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A项符合题意;在烧杯中稀释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使溶液浓度偏低,B项符合题意;使用容量瓶时,容量瓶内残留有少量水分,对溶液浓度无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加水量减少,浓度偏高,D项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焰色试验只能定性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K+,并不能测定其含量,B项错误。
11.C [解析] 用稀硫酸清洗铁锈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A错误;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故B错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
12.D [解析] 滴加Ba(OH)2溶液,两者都会出现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D项不可行,其他选项可行。
13.C [解析] A项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气,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无法证明Br2、I2的氧化性强弱;D项应用饱和食盐水。
14.D [解析] Fe3+与SCN-反应得到红色溶液,不能共存,A项错误;加入铝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若溶液显碱性,则Fe2+、Mg2+都不能存在,B项错误;C项溶液中Cu2+为蓝色,错误;D项正确。
15.C [解析] A项 84210Po 与 84209Po是Po的两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 84210Po 与 85209At是不同元素形成的核素,不是同位素;C项 84210Po的质子数为84,质量数为210,则中子数为126;D项 84210Po的质量数为210,但并非Po的相对原子质量。
16.A [解析] A项Y、W元素分别为O、S时符合题意;B项Z元素原子比Y多一个电子层,其原子半径比Y的大;C项Y和W处于同主族,Y的非金属性比W强,则Y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D项若X、Z都是非金属元素,则X的化学性质比Z活泼。
17.D [解析] 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可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能证明ρ(煤油)I2,故C正确。因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温度低的小试管中,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8.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C三种元素分别为O、Al、S。A项Al(OH)3可与H2SO4反应;B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O>H2S;D项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Al>S>O。
19.D
20.BC [解析] 高铁酸钠中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为+6价,A项错误;两种制备方法中,铁元素分别由+3价升高到+6价、+2价升高到+6价,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高铁酸钠为氧化产物,B项正确;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 +3O2↑+8OH-,所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悬浮杂质,C项正确;干法制备中,不仅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过氧化钠中氧元素还有部分由-1价升高到0价,反应转移电子的关系式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SO4+O2↑+2Na2O~10e-,每生成1 mol Na2FeO4,共转移5 mol电子,D项错误。
21.(1)
(2)NaHCO3Na++HCO3-
(3)Cu+2Fe3+2Fe2++Cu2+
22.(1)② (2)0.5 (3)12 mol·L-1
[解析] (1)KClO3与浓盐酸反应时,HCl被氧化成Cl2,同时生成盐KCl,因此HCl在反应中既是还原剂,又起酸的作用。(2)分析题给反应可知,KClO3中Cl化合价变化为+5→0,HCl中Cl化合价变化为-1→0,生成3 mol Cl2时转移5 mol电子,若产生0.3 mol 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3)生成3 mol Cl2时,被氧化的Cl比被还原的Cl多4 mol。当被氧化的元素比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多7.1 g时,生成Cl2为0.15 mol,参加反应的HCl为0.3 mol,HCl的利用率只有50%,则有c(HCl)=0.6mol0.05 L=12 mol·L-1。
23.(1)Na Fe(OH)2
(2)2Na+2H2O2NaOH+H2↑
Fe2++2OH-Fe(OH)2↓
(3)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2H2O+O24Fe(OH)3 (4)潜水艇供氧剂或漂白剂
(5)NA或6.02×1023
24. (1)三 ⅦA
(2)氮 取Na2CO3或NaHCO3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N的非金属性比C强
(3)Al2O3+2OH-2AlO2-+H2O
(4)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B、C、D、E、F、G、H、I分别为氢、碳、氮、氧、氟、钠、铝、硅、氯。(2)N的非金属性强于C,可以通过比较HNO3和H2CO3的酸性进行证明。(3)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Al2O3+2OH-2AlO2-+H2O。(4)X、Y分别是H2O2、H2O,Z、R分别为Na2O2、Na2O。
25.Ⅰ.(1)4 (2)ABCD Ⅱ.(1)106n197m
(2)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2~3次
(3)过量的Ca2+可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
(4)BaCO3的摩尔质量比CaCO3大,在CO32-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多,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解析] Ⅰ.(2)甲同学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然后用碱石灰吸收生成的CO2,从而确定Na2CO3的质量以及质量分数。A、B选项中原因造成测量的结果偏大;C、D选项中原因造成测量结果偏小。Ⅱ.(1)乙同学的实验原理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据题意m(BaCO3)=n g,则m(Na2CO3)= 106n197 g,从而可知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6n197m。(3)Ca(OH)2的溶解度较小,Ba(OH)2的溶解度较大,若选用Ca2+沉淀CO32-,Ca2+易与OH-生成Ca(OH)2微溶物,影响实验结果。(4)BaCO3的摩尔质量比CaCO3大,在CO32-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大,称量时造成的误差较小,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 高中 化学 必修 第一册 期末检测卷,文件包含化学教学大咖推荐-期末检测卷原卷版doc、化学教学大咖推荐-期末检测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