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九年级全册2 滑轮精品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2 滑轮精品导学案,共3页。
(1)根据下表数据可计算出动滑轮重G=_________N.
(2)请帮助小强在图上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3)当动滑轮重为__________N时,使用该滑轮组提起2N重的钩码刚好不省力.(提示:此时拉力与钩码重力相等)
2. 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中:
(1)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如图乙所示,使用测力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①随意拉动钩码 ②拉着钩码保持静止 ③匀速向下拉动钩码
(2)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按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其理由是___________.
(3)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先测出____________的总重力,然后按照图丙组装动滑轮,实验时,_________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__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该实验至少要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次实验能否直接得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答:_______.
3. 为了探究滑轮在不同工作情况时的使用特点,某小组同学利用不同的滑轮将重为10N的物体匀速提起,滑轮的工作情况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向各个方向用力,力的大小不变。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或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不同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7和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同一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______。
4. 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根据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1)(1)由如图所示的研究过程可知:小亮正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时,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2)由如图所示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红在学习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知识点”后,她觉得结论与真实情况肯定有偏差。所以她再一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她选择不同滑轮缓慢竖直提起6牛的物体,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不考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比较实验序号1、2、3,可得初步结论:用动滑轮缓慢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______。
(2)实验序号4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_牛。
(3)根据表中信息推理,当_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
(4)若小红同学还想继续研究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_滑轮与_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选填“相同”或“不同”)。
6. 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滑轮组时,拉力的大小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G。
(2)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读数F1。
(3)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内容是______。
(2)该小组同学探究的是拉力大小跟______因素是否有关。
(3)做甲实验前,某同学将滑轮组按照图丙所示放置绕绳,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定滑轮,定滑轮,探究定滑轮,探究动滑轮及定滑轮的实质,斜面与轮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