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6.1有理数的乘方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0778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展开课时主题
有理数的乘方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方的意义及有关概念。
会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1、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a)n与-an的区别。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问题引入
提问:
用投影出示“拉面”图
同学们,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一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假设一共拉扣六次:
拉扣1次有____根。
拉扣2次有____根。
拉扣3次有____根。
拉扣4次有____根。
拉扣5次有____根。
拉扣6次有____根。
拉扣n次。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奠定基础
活动探究
二、组织学生活动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
(1)对报纸对折1次,2次,3次,4次,5次等,数一数,产生多少新的小长方形(也就是多少层)?
(2)每对折一次,小长方形的个数是对折前的____倍?
(3)把实验的结果填入下表。
(表略)
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新知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归纳乘方相关内容:
(1) a×a可记为____。
(2) a×a×a可记为____。
(3) 2×2×2×2×2×2可记为__。
(4) a×a×a×a…×a可记为___。
(5)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6)在an中,a叫作底数,n叫作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又叫a的n次幂)。
(7)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8)幂不具有交换性,即26不能写成62
学生听课讨论总结回答
例题讲解
(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读作____或读作____。
(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3) 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4)a,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配合老师完成相关练习
课堂练习
1、(-4)5读作什么?其中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4)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举手答问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回顾本节课所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和总结。
作业
同步练习上的作业题
板书设计
以课件为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