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点明时间。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忆,思念。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所以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代表作有组诗“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这年九月,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诗人通过描写白露时节月夜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中夹杂的对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下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伤,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______,字______,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____代伟大的_____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而他的诗被称为“_____”。
(1)《月夜忆舍弟》中用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月夜忆舍弟》中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鼓声和雁鸣体现了什么?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沉重单调的鼓声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时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3.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月是故乡明”抒发了思乡之情;(2)“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抒发了思亲之情;(3)“况乃未休兵”抒发了对战乱的忧虑之情。
5.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更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感受,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诗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2019山东省日照市】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2.从诗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作者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月亮明亮,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2)盼望战乱早日结束。或:(1)怀念家乡,思念亲人;(2)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教学课件ppt,共16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优质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月夜忆舍弟,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疏通大意,诗歌赏析,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视听结合,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承上启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备课课件ppt,共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