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13章 【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065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2、通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二、探究新知
1、思考: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引导学生作辅助线:作BC边上的高AD或作∠BAC的平分线AD,然后证明△ABD≌△ACD
2、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三、巩固新知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练习:
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四、应用新知
1、用尺规画一个底为,底边上的高为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写出已知和求作,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
求作:
2、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D,DE∥AC交AB于点E,求证:AE=BE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几种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
六、作业
教材习题12.3 第9、10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浙教版第2章 特殊三角形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浙教版第2章 特殊三角形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优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随堂演练,拓展提高,课题检测,小结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