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2 平面向量的运算教案设计
展开【新教材】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人教A版)
本节通过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规律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程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向量加法概念;
2.逻辑推理:利用向量加法证明几何问题;
3.直观想象:向量加法运算;
4.数学建模: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形结合,运用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 情景导入
数有加减乘除运算,那么向量有没有加减乘除运算,如果有,该怎么运算呢?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
阅读课本7-1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向量加法是如何定义的?
2.运用什么法则进行向量加法运算?
3.向量加法满足哪些运算律?
4.和向量和已知向量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1)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a,=b,则向量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 规定: a + 0= 0 + a
(2)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所示:=+(三角形法则) ,又因为=,
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
注意: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应注意“首尾连接”,这个方法可推广到多个向量相加的情形;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应注意范围的限制及和向量与两向量起点相同.
3.向量a+b与非零向量a,b的模及方向的关系
(1)当a与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与a,b都不相同,且|a+b|<|a|+|b|.
(2)当a与b同向时,a+b,a,b的方向相同,且|a+b|=|a|+|b|.
(3)当a与b反向时,若|a|≥|b|,则a+b与a的方向相同,且|a+b|=|a|-|b|.
若|a|<|b|,则a+b与b的方向相同,且|a+b|=|b|-|a|.
4.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a+(b+c).
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
题型一 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1 如下图中(1)、(2)所示,试作出向量a与b的和.
【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下图中(1)、(2)所示,
首先作=a,然后作=b,则=a+b.
解题技巧(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步骤)
(1)应用三角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
①平移向量使之“首尾相接”,即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与第二个向量的起点重合.
②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并以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即为两个向量的和.
(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
①平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使之共起点.
②以这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③平行四边形中,与两向量共起点的对角线表示的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
跟踪训练一
1、如图,已知a,b,求作a+b;
【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图所示.
.
题型二 向量的加法运算
例2 如图,在△ABC中,O为重心,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化简下列三式:
【答案】 (1) . (2) . (3) ..
【解析】 (1)++=+=.
(2)++=(+)+=+=.
(3)++=++=+=.
解题技巧: (向量加法运算注意事项)
(1)可以利用向量的几何表示,画出图形进行化简或计算.
(2)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运算律,注意各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的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写成0.
跟踪训练二
1、化简或计算:
(1)++;
(2)++++.
【答案】(1). (2) 0.
【解析】(1)++=(+)+=+=.
(2)++++=(+)+(+)+=++=+=0.
题型三 利用向量加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3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 =+,=+,
又∵=,=,∴=,
∴AB=DC且AB∥D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解题技巧(用向量加法证明集合问题的基本思路)
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首先要把几何问题中的边转化成相应的向量,通过向量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得到向量间的关系,然后再还原成几何问题.
跟踪训练三
1.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反向延长线及延长线上取点E,F,使BE=D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 ∵=+,=+,
又=,=,
∴=,即AE与FC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题型四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例4 在水流速度为向东10 km/h的河中,如果要使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10 km/h,方向垂直于对岸渡河,求船行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答案】 船行驶速度为20 km/h,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20°.
【解析】 如图所示,表示水速,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表示船速,
由=+易知||=||=10,又∠OBC=90°,所以||=20,
所以∠BOC=30°,所以∠AOC=120°,即船行驶速度为20 km/h,
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20°.
解题技巧: (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跟踪训练四
1、在某地抗震救灾中,一救护车从A地按北偏东35°的方向行驶800 km到达B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又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行驶800 km送往C地医院,求这辆救护车行驶的路程及两次位移的和.
【答案】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是1600 km,两次行驶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 km,方向为北偏东80°.
【解析】如图所示,设,分别表示救护车从A地按北偏东35°方向行驶800 km,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行驶800 km.
则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指的是||+||;
两次行驶的位移的和指的是+=.
依题意,有||+||=800+800=1600(km).
又α=35°,β=55°,∠ABC=35°+55°=90°.所以||===800(km).
其中∠BAC=45°,所以方向为北偏东35°+45°=80°.
从而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是1600 km,两次行驶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 km,方向为北偏东80°.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课本10页练习,22页习题6.2的1,2题.
本节课重点是向量加法的定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时还涉猎到向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因此,在开始引入向量加法定后重在阐述三角行法则,然后借助向量平移得到平行四边形法则,然后对其应用.
高中人教A版 (2019)6.2 平面向量的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6.2 平面向量的运算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课本,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2 平面向量的运算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2 平面向量的运算优秀教案,共8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2 平面向量的运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2 平面向量的运算教案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