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2 济南的冬天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 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
想感情。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
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法
指导
联系生活实践,体悟作者感情。
知识
准备
阅读练习册“我的瞭望台”
学习流程
预习指导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 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看护() 3.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任务导学
一、复习导入
二、听写字词——组内评比矫正三、整体把握:
四、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1.齐声诵读第 3 语段,思考:
全段的中心句是:
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 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 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 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 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读第 3 语段。
拓展延
伸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
达标检
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 贮蓄(zh ù)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济南冬天特点什么?
学习小
结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 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作
1.识记笔记。
反思
课后
2.完成下课时导学案的预习指导部分。。
置
布
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了解背景,预习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重点,自学提纲,你认为的疑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