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科书P67例5,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P70“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题
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游戏。
第一轮: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
【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
【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
师:看来答案还有很多很多。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一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
【学情预设】学生仔细聆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出现的数量。
教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
◎教学笔记
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二、讨论辨析,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7例5。
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题意突出表达对“最多”“至少”的理解。
【学情预设】“最多”说明每条船上不超过4人,坐4人就是最多的。“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说明要使租的船最少。
师:怎样坐才能保证租的船最少呢?
【学情预设】让每条船尽可能坐最多的人,也就是每条船上坐4人。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一组探究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提醒,可采取画图或列算式的方法解答这道题。
【学情预设】学生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有一定的能力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第一个环节对关键词的分析,学生能很快地选择用除法解决问题,但在结果处理、思路展示上,学生出现了分歧。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以小组形式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师:哪个小组觉得自己的方法最直观,最容易被大家理解接受?请你们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画图表示。
用一个□代表一个同学,因为每条船最多坐4人,所以4个□为一份。
□□□□ □□□□ □□□□ □□□□ □□□□ □□
有5份就是要坐5条船,还剩2人,因为他们也要坐船,所以还需要再加一条船,也就是要租6条船。
预设2:用符号表示。
一个4表示租了1条船:4,4,4,4,4,2。5个4就是表示租了5条船,还多了2人,要再加1条船,一共是6条船。
预设3:列式计算。
22÷4=5(条)……2(人)。学生会出现不带单位、单位带错、结果不知如何表达等一系列状况,可引导学生结合预设1分析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然后得到至少要租6条船。
如果未出现预设3,可先总结前面两种方法,然后继续下面的环节。
【教学提示】
多种表征方式逐层递进,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会自主选择最优方法解决问题。
师:要表扬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同学!你们简单直接的表达让大家都理解了你们的思路。大家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画图法和符号法比较好理解,但相对复杂。当总数较大时,不够方便,这时导入列算式法。
师:还有什么数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情预设】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答。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学情预设】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所以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4。
◎教学笔记
全体学生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并把横式补充完整。
师:竖式中的22、20、4、5、2各表示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把横式补充完整。
师:余下的2人怎么安排?有的同学直接答租5条船就够了,有的同学觉得要6条船。你觉得呢?
【学情预设】还多2人,应该还要再租一条船,才能都坐下,所以至少需要5+1=6(条)船。(板书)
师:请注意,不管余下的是2人还是3人,都还要坐一条船,所以在求得的商的基础上还要加1。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谁能口头检验?
【学情预设】学生有以前解决问题的基础和经验,能够尝试把计算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用乘法进行检验。
师: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余下的不管是多少,都要给商加上1。这样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请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是有剩余,要用“进一法”的。
【学情预设】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运货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学会抓“最多”和“至少”等关键词理解题意;在自主探究中通过多种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进一法”;在回顾反思中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三、深化理解,梳理强化
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1题。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结合题意说一说,“最多”是什么意思?“至少”呢?
学生分析题意,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集体评析。
师:至少要运几次?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2.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2题。
师:集体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最多”是什么意思?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师:还余下1元,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学情预设】不需要加1,因为剩下的钱不够再买1个3元的面包。
师: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学生口头表达,指名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是有剩余而不能用“进一法”的。
【学情预设】剪布做衣服,用长跳绳剪短跳绳等。
【设计意图】本题与例题不同,不需要进一,意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避免形成思维定式。
◎教学笔记
3.类比概括,归纳总结。
师:对比教科书P67“做一做”第1、2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都是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第1题有余数,需要用商加1,因为剩下的也要运1次;第二题有余数,不需要加1,因为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3元的面包。
师: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与安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完成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最终花束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理解“进一法”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答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5+1=6(条)
口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常见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合理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同时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避免思维定式,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确定问题的答案,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挑战新的困难。同时阶梯型的教学设置,给学生铺垫了道路,让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让困难变得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在解决问题后,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这会给予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业设计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40第三题。
三、状状拿19元钱去购物。
1.状状想买3元一个的乒乓球,最多能买几个?
2.用这些钱最多能买几个毽子?
参考答案
三、1.19÷3=6(个)……1(元) 口答:最多能买6个。
2.19÷4=4(个)……3(元) 口答:用这些钱最多能买4个毽子。
小学数学6 余数的除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6 余数的除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