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 必修 第二册 第3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426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 必修 第二册 第3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426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 必修 第二册 第3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9426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石油的裂化 ④铝热反应 ⑤由乙烯变为聚乙烯 ⑥氧气转变为臭氧 ⑦乙烯催熟果实 ⑧苯遇溴水 ⑨蒸馏海水制取淡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⑧⑨ D.①②⑥⑨
解析 蒸馏和分馏利用的都是物质的沸点不同,过程中均不涉及化学变化;苯遇溴水的过程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发生萃取。故①⑧⑨均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各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C
2.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被提纯物质
乙醇(水)
乙醇(乙酸)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氢氧化钠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KI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分液
洗气
分液
解析 A项,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乙醇中混有的水,蒸馏可得到乙醇;B项,乙醇易溶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分离开;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溴可将KI氧化为碘单质,而碘易溶于溴苯,不易分离。
答案 A
3.山梨酸(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下列有关山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8O2
B.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其水溶液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钠反应
解析 A项,根据山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6H8O2,错误;B项,甲基、羧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该项错误;C项,碳碳双键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D项,羧基能电离出氢离子,与碳酸钠、钠均能反应,正确。
答案 D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解析 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A不正确;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油脂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正确;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 C正确;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与Na2CO3反应,可用饱和Na2CO3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D正确。
答案 A
5.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为水解反应
C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均为取代反应
D
CH3CH2OHCH2===CH2↑+H2O
C6H6+HNO3C6H5NO2+H2O
均为取代反应
解析 A项,分别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项,由油脂得到甘油,属于酯类的水解反应,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属于多糖的水解反应;C项,分别为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项,第一个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第二个反应为取代反应。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 B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干馏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解析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不正确;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不正确;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不正确;用粮食酿酒时,先在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再转变为乙醇,都是化学变化,D正确。
答案 D
7.已知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呈平面结构,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对丙烯(CH3—CH===CH2)结构和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过量的丙烯通入浓溴水中,观察到溴水褪色,溶液均一稳定
D.丙烯既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
A
×
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中的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不共面,A项错误
B
×
由于乙烯平面结构中两个碳原子与任意一个氢原子三点不共线,因而丙烯中取代了氢原子位置的碳原子与双键两端碳原子不共线,B项错误
C
×
丙烯与溴反应的产物不溶于水,应出现分层现象,C项错误
D
√
丙烯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D项正确
答案 D
8.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已知苯酚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解析 X、Z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项正确。酚的酸性弱于H2CO3强于HCO,所以X、Z均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项错误。Y在FeBr3的催化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Y中的碳碳双键能与Br2、H2O等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Y中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X能与甲醛等物质发生缩聚反应,D项正确。
答案 B
9.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X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C.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M有两种碳氧键,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 X为葡萄糖,Y为乙醇,M为乙酸。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不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应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 C
10.如图所示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6O4
B.能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具有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官能团的结构共有12种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7H10O4,A项错误;该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B项正确;羟基、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具有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官能团即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羟基、一个羧基和一个碳碳双键,由于碳碳双键无法使另外的官能团居于六元碳环上的对称位置,故含六元碳环时,四个官能团的任何排列方式均不重复;还可以是五元碳环及四元碳环等,其符合条件的结构远多于12种,D项错误。
答案 B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米饭在嘴中越咀嚼越甜的原因是淀粉水解生成甜味物质
C.油脂、乙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水果因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解析 A项,蛋白质水解最终得到氨基酸,正确;B项,淀粉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正确;C项,乙醇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错误;D项,水果中含有多种酯类物质,故具有香味,正确。
答案 C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能发生中和反应 ⑤能发生氧化反应
A.全部 B.能发生①③④
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
解析 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具有三类官能团的性质,即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发生氧化反应。又由于有苯环,具有苯的性质,可发生取代反应;有醇羟基、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答案 A
13.下列过程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产生的是( )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反应
D.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解析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是因为萃取的缘故;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 C
14.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B
乙酸乙酯(乙醇)
分液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解析 A项,应采取蒸馏方法;B项,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C项,应采取分液方法。
答案 D
15.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解析 水浴温度不会超过100 ℃,A正确;长玻璃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B正确;氢氧化钠可以使乙酸丁酯水解,故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C错误;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正确。
答案 C
16.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
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
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
解析 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且钠沉在乙醇底部;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
17.(11分)现有6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可能是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中的一种。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液体的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6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A、B、C、D、E、F,然后闻气味
只有F没有气味
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 ,加水稀释
只有C、D、E不溶解而浮在水面上
③分别取少量6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Cu(OH)2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写出这6种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
(2)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试写出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6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无气味;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乙酸呈酸性,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有特殊香味,乙醇易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二者均不与Cu(OH)2和NaOH溶液反应。(2)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乙酸钠和乙醇。(3)根据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结合信息反应,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 (1)乙醇 乙酸 苯 乙酸乙酯 油脂 葡萄糖
(2)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3)HOCH2(CHOH)4CHO+2Ag(NH3)2OHHOCH2(CHOH)4COONH4+H2O+2Ag↓+3NH3
18.(8分)化学式为C2H6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A+Na→慢慢产生气泡
A+CH3COOH有香味的产物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
C.A为乙醇 D.A为醛
(2)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和CH3COOH反应生成的有香味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A的化学式及A与钠反应产生气泡可推知,A中一定含有—OH,故A一定为乙醇。
答案 (1)AC (2)医用消毒剂
(3)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4)CH3COOCH2CH3
19.(10分)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填充模型为
B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C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E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D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2;②能由C氧化而成
E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得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
⑥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C氧化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A、B、E的文字叙述和对应模型,可确定有机物A、B、E分别为CH2===CH2、、CH2===CH—COOH(丙烯酸);因为C能与Na反应,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结构中含有—OH,C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C为C2H5OH(乙醇);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C2H5OH氧化而成,则D为CH3CHO(乙醛)。(2)CH2===CH2与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n=4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B是苯(),它具有的性质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1)1,2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反应 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
(5)2C2H5OH+O22CH3CHO+2H2O
20.(13分)已知A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高分子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R—CHOR—COOH):
(1)决定B、D化学性质的原子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B和D反应进行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有机物B氧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加热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已知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与葡萄糖相似。填空:
①加热e处固体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d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a中的B平稳汽化成蒸气,可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B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羟基 羧基 (2)①⑥ ④⑤
(3)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增加乙醇和乙酸浓度 饱和Na2CO3溶液 (4)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④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⑤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⑥nCH2===CH2CH2—CH2
(5)①制取O2 防止f处的水蒸气进入c处的无水硫酸铜发生反应而干扰实验结果 冷凝回流乙醇
②将试管a放入78.5 ℃或稍高于78.5 ℃的热水浴中
③c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取下试管f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21.(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除去乙醇中的乙酸用图Ⅰ装置
b.形成原电池用图Ⅱ装置
c.制取乙酸乙酯用图Ⅲ装置
d.石油的蒸馏用图Ⅳ装置
e.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图Ⅴ装置
(2)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e.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光照条件下通Cl2,气液分离
f.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将气体通入盛装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g.乙烷中含乙烯杂质:将气体通入装有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洗气瓶
h.苯中含溴杂质:加入足量KI溶液,分液
i.苯中含溴杂质: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3)乙酸乙酯可采用如下装置制备: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底烧瓶中所加的液体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和乙醇,为防止反应混合物暴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②用酒精灯小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若用上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1)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收集乙酸乙酯的大试管,不能密封,否则加热造成装置内气压增大而出现事故;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互不相溶,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分液法。
(2)乙醇与水互溶,a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a不正确;生石灰与乙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碱,蒸馏得乙醇,b正确;乙醛与水互溶,c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c不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而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作用转化为乙酸钠而进入水层从而与乙酸乙酯分离,再加干燥剂吸水,蒸馏得乙酸乙酯,d正确;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时,乙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乙烷,e不正确;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气体,引入新的杂质CO2, f不正确;乙烯与溴反应生成液态物质1,2二溴乙烷,气液分离,g正确;Br2+2KI===2KBr+I2,生成的I2溶解在苯中,引入新杂质,h不正确;Br2+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易溶于水,分液分离,i正确。
(3)①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小火加热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蒸出乙酸乙酯,应防止温度升高引起乙醇和乙酸的挥发。③依据装置分析得:乙酸乙酯产率偏低可能是未小火加热,反应混合液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烧瓶内的导气管太短造成混合液过度挥发等。
答案 (1)d (2)bdgi
(3)①无水乙酸、浓硫酸 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出乙酸乙酯 防止乙醇和乙酸的挥发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任写两个) ③未小火加热、未加碎瓷片、烧瓶内的导气管太短造成混合液过度挥发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4页。
2020-2021学年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