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展开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我们可以引导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一、“百家争鸣”
1、含义
“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争鸣”指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争鸣的核心:怎样治国济世?
2、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士” 的崛起和活跃
(4)教育: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
总结观点: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分封制崩溃,封建经济逐渐形成,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总结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3、百家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二、儒学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仁、礼【重点讲授仁和礼,以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
(3)孔子的地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名人;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三、道家和法家
1. 老子的思想:
哲学思想(1)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世界观)
(2)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方法论)
政治主张(3)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的思想:
继承: (1)世界本原是道
(2)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发展:(1)“齐物论” (任何事务在本质上是相同)
(2)“逍遥”的人生态度
(3)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
你知道有关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朝三暮四、薪火相传、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盗亦有道、无中生有、枯鱼之肆、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标新立异、呆若木鸡、明镜止水、寿长辱多、螳臂挡车、蜗角之争、每况愈下、以貌取人…
3、韩非子的思想: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变法革新
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俭;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也成为历代变革者的思想武器。)
3、宽松的文化环境及对人才的重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产生的人类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基本精神。(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当堂检测:【见课件47、48、49】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佛教盛行,三教合一,当堂检测,课堂释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当堂检测,见课件32页,见课件36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材P3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