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后测评
展开一、选择题
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B )
A.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B.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C.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D.拜金逐利,冲击传统道德
[解析] 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雄,结合所学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表明为“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故B项正确。
2.(2017·镇江高二期末)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 )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
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
[解析]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
3.(2017·北京东城区高二期末)《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A )
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
C.克己复礼 D.仁者爱人
[解析] 孔子思想的精华是“仁”,孟子将其发展为“仁政”,并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A项正确。B项“人定胜天”是荀子思想,C项“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D项“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均不符合题意。
4.(2016·广东会考)“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B )
A.墨家B.法家
C.道家 D.儒家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各国皆有法度,关键是能否秉公执法。君主若能坚决推行法治,国家就能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衰弱。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B项符合题意。
5.(2016·新疆冬季会考)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D )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解析]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提倡“仁”,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非选择题
6.(2016·内蒙古会考)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材料二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解析] 通过“仁”《论语》等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儒家。
[答案] 学派: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仁”和“礼”。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仁”的思想的?
[解析] 根据材料中“人无有不善”“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进行判断。
[答案] 看法:性本善;发展:仁政(民本思想)。
(3)请你谈谈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看法。
[解析] 作为开放型题目,从关爱他人、尊敬他人,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等角度阐述即可。
[答案] 看法:从“爱人”和“敬人”的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历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精品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精品课堂检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课时作业,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