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页
    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争奇斗艳的大花园”,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群花怒放,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D )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B.私学兴起
    C.士阶层崛起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时期。A、B、C三项都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故选D项。
    2.(2017·成都高二检测)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C )
    A.诸侯B.卿
    C.士 D.商人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答案为C项。
    3.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B )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解析]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
    4.(2017·武汉高二月考)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C )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解析] 题干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无体现。
    5.(2017·郑州高二联考)《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C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解析] 本题考查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不难知道,道家学派主张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这样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故本题选C项。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项表述与“无为而治”相反;D项是无关项,排除。
    6.(2016·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C )
    A.老子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
    7.(2017·江苏四市高二期末)《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D )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
    [解析] 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而不依据等级身份,体现了公正至上,故D项正确。
    8.(2017·宿迁高二期末)《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C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 取法古代才能避免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罚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9.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B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因与皇权结合而走向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解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经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A、C两项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B项。
    10.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C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2017·潍坊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解析] “变化”根据材料中“尊神”“先鬼而后礼”等信息说明商代尊崇鬼神,重鬼神而轻视礼仪;材料中“敬鬼神而远之”等信息说明否定鬼神作用而专注人事;“原因”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分析。
    [答案] 变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争霸局面出现,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9分)
    [解析] 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可知,主要强调“仁”和“礼”,结合两者的内涵分析两者的关系。
    [答案] 核心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6分)
    [解析]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其一致性体现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答案] 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6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儒家思想及中华文化的影响角度概括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贡献。
    [答案] 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二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1)材料一中“天下”处于什么历史时期?(6分)
    [解析] 从“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入手,判断题干中的“天下”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
    (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12分)
    [解析] 应首先理解“务为治者也”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虽不同,但都是反映时代、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的。
    [答案] 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为社会变革服务,即“务为治者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3)结合材料二简述当时的法家学说比儒家思想更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青睐的原因。(12分)
    [解析] 应从当时的社会需要考虑,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法家思想推动了政治变革,比儒家思想更符合时代要求。
    [答案] 儒家重视“仁”“礼”,而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更符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需求。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题,共10页。

    高中历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后测评,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