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多种多样的区域(练习)(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解析版)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练习)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3.1城市的辐射功能(练习)(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单选题
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下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D.丁——黄土高原
5.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根据四地民居的结构形态,尤其是房屋的屋顶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选项容易确定,甲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应是黄土高原,A错误;乙图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B正确;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C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为云南傣家竹楼,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B.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为黄土高原,植被稀疏,A错误;乙图为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草原广布,草类茂盛,B错误;丙位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多,河流密度小,C错误;丁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D正确。
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关于该年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B.水能资源丰富
C.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D.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能源地
7.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
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8.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
答案 6.C 7.B 8.A 解析 第6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东部地区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第7题,读表可知,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共同的特征根据提供的选项内容只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第8题,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方向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东部地区,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根据夏季平均气温,划分中国不同类型的避暑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2小题。
9.影响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白昼短
10.避暑时,最应携带防晒物品的避暑区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戊
答案 9.B 10.0
解析 第9题,据图示信息可知,甲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乙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甲、乙两类型地区均晴天较多,故C项错
误;白昼时间受纬度位置影响,而甲、乙类型避暑区分布分散,说明形成原因与白昼长短无关,故D项错误。第10题,避暑时需要携带防晒物品的避暑区应该是晴天多、光照强的地区。甲类型区主要位于高原和山地地区,海拔高,云层薄,光照强;乙类型区主要位于海拔较高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夏季降水较多,光照较弱;丙类型区主要位于纬度较高的温带季风区,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小,且夏季降水多,光照较弱:丁类型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强。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12.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12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
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
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4分)
(2)根据表格,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4分)
(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白川乡合掌村位于本州岛西侧。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受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携带水汽多。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气温在0 C以下,以降雪为主,所以冬季多雪。第(2)题,合掌造是木造建筑,与该地多地震的特点相适应,作用是利于防震,减轻地震危害。方向是坐北朝南,因为太阳在南部天空,作用是利于采光、背风,减小冬季风的影响。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且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屋顶陡峭,呈“人”字形,是因为该地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利于积雪下滑,减少积雪堆积。第(3)题,该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日本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修建水库多,有利于调节径流季节变化。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所以修建的水渠多。
答案:(1)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经日本海(海洋)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携带水汽多;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温在0 C下,以降雪为主。
(2)作用从上往下分别是:防震(减轻地震危害);利于采光;减小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保暖,夏季隔热;夏季利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堆积(利于积雪下滑);
(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流急,地表水容易流失;水稻需水量大,需要引水灌溉。
14.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º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
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
(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
(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两者的共同特征。
解析: 第(1)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可从数值和疏密两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经纬度与轮廓判断该国家为法国,其地形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河流的流向。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为东北亚地区,①河流城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一年有两个汛期;②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明显汛期。第(4)题,A地位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B地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宜发展种植业,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
答案:(1)等温线数值东部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西部由南向北递减;东部沿海较为稠密,西部内陆较为稀疏。形多(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
①河流: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汛和夏汛②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无明显汛期
(4)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共同点: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
①河流
②河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A 4,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 8,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