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案
展开第一单元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区域要素,通过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体现区域的整体性。其次介绍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推动区域要素的流动,体现区域关联性,最后介绍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本节课的内容为本章后面的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特点。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
4.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的区域要素。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地理实践力:绘制区域关联性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区域差异性的比较。
2.区域发展因地制宜。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导入:利用课本第7页的课前案例导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田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对区域要素的学习领略不同区域的风采。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展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
学习目标 | 1.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关联 4.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什么是区域要素?区域要素分为哪两类?区域要素间如何相互影响?又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8页,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总结、举手回答
【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
一、区域整体性(板书)
1.区域要素分类(板书)
区域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合作探究1】
【老师】展示案例: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pt上的合作探究,然后小组举手分享
合作探究: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学生】思考、合作探讨、小组代表回答
【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点评并展示答案: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知识归纳: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人口、文化等。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是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要素间通过相互影响,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河回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区域内各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板书)
①相互影响
直接影响(板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间接影响(板书):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田共生系统;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展示: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老师】阅读课本案例,思考下面的问题: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概括归纳:阿曼的法拉吉与我国新疆坎儿井相似,都是水资源短缺地区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经典案例。法拉吉分布在气候干旱地区,附近有水源(山泉水、地下水),人工修建水渠把水引入聚落。法拉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严格的用水制度——分段用水,使珍贵的水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利用。通过正文和案例的描述可以看出,法拉吉分布的地区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尤其是用水制度的严格执行,保证了这些地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
【老师】区域有两个最明显的特性,分别是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或相关性,再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的共性或相关性是构成区域整体性的基础,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区域关联性的基础。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板书)
1.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板书)
图片上展示的是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移,体现了自然要素的流动,第二张图片展示的是人口迁移,体现了人文要素的流动。因为区域间普遍存在差异,所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而这种关联主要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也就是我们刚刚从图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你还能想到哪些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区域间流动的例子?
【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归纳概括: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产业转移、区域贸易、文化交流。区域间要素的流动对区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再来看课本倒入中提到的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鱼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学生】认真听,做记录。
【老师】读课本第9页图1.11思考:京津冀地区各要素间的流动如何影响各区域发展的?
- 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发展(板书)
【老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的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认识了区域的整体性,也了解了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研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促进区域发展。
【老师】也就是确定区域特点,从而实现区域因地制宜发展。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板书)
1、因地制宜
【老师】展示图片,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松嫩平原种植玉米?(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两个区域间存在差异。
【老师】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呢?根据课本所给资料,小组讨论探究,然后发言。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
(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33°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位于44°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边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3)耕地条件
长江三角洲:经过人们长期工作改造,形成水稻土;该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黑土肥力更高;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老师】比较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农作物品种等方面考虑)
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板书)
【学生】思考发言
【老师】那对商业贸易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良好,发展水平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较差,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西部降水少,草原分布广,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输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媒体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合作探究】
【老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并发言。
- 我国南北方民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2)北方居民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3)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 下列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派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总结: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3.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读图,回答4~6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5.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C 2.C 3.A [第1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2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3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化,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4.A 5.B 6.A [第4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第5题,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对;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第6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