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二十讲第67课时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展开第67课时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一反映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图二反映的问题是城市化问题。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考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图一为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二为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1)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2)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1)受生态退耕和工业化、城市化占用耕地的影响,耕地比重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导致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2)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1.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以珠三角为例) 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2019·广西名校联合考试)下表示意2000~2010年关中地区耕地转化为其他各类用地的比重(%),“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经济作物用地,常见有果园、茶园和园林等。据此完成1~3题。1.由表可推测2000~2010年环境质量显著变好的城市是( )A.渭南 B.西安C.咸阳 D.宝鸡答案 D解析 读表,四个城市中,耕地转化为林地、牧草地比重最大的是宝鸡,据此可推测,2000~2010年环境质量显著变好的城市是宝鸡,故D项正确。2.2000~2010年,四个城市耕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治理环境污染 B.产业结构调整C.城市规划建设 D.交通布局变化答案 B解析 2000~2010年,四个城市耕地主要转变为园地,说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故B项正确。3.2000~2010年,西安市耕地用途转变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是( )A.土地价值降低 B.居住条件变差C.热岛效应增强 D.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答案 C解析 2000~2010年,西安市居住用地大幅度增加,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居住用地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土地价值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类综合题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工业生产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发展类答题模板(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中东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城市群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范围涵盖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5省30个市,将重点打造以郑州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图一为中原城市群位置图,图二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图。(1)简述中原城市群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中的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请为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提出两点具体建议。答案 (1)中原城市群地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关键部位;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是与北部京津唐城市群、南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节点;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城市化水平低,大型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部分城市雾霾、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3)加快高速铁路网建设,引导沿线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发展;加快城际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城市群的经济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即可归纳。第(2)题,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一体化建设、协作能力、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加快一体化建设应加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城市协调,加快区域交通建设,构建各具特征的城市发展道路,形成优势互补格局。 一、选择题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花城”转型,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近10万人来此过冬养老。据此完成1~2题。1.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城市化阶段完成C.钢铁产业全部转移 D.工业化阶段完成答案 A解析 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项正确;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继续推进,B项错误;此地没有钢铁产业转移,C项错误;工业化仍在进行,D项错误。2.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的积极意义是( )A.城市规模扩大,以绿地为主B.彻底解决了城市环境污染C.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答案 D解析 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D项正确;城市规模扩大,但不是以绿地为主,A项错误;减少城市的污染,但没有彻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B项错误;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用比较小,C项错误。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3~4题。3.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 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 ④加强环境管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加大科技投入,对原有产业升级,加强环境管理可进一步促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4.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答案 C解析 中三角城市群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缓解了长三角地区资源紧张的状况和环境压力,并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可能使长三角地区就业机会减少。C项正确。(2020·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一)在中国,年轻人的“双城生活”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北京和燕郊(河北三河市的一个镇)、上海和昆山、广州和佛山……上班族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据此完成5~6题。5.“双城生活”一族选择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主要原因有( )①市区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②市区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③市郊房价较低 ④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上班族选择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主要是为了提高收入,降低支出,增加储蓄,①③正确;郊区社会福利制度也比较完善,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比较长,②④错误。故选C项。6.燕郊、昆山、佛山等类似城市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注重( )①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族规模 ②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 ③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 ④增加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族规模,会加剧城市化问题,降低居民幸福感;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使农业人口不能融入城市,使城市缺乏活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既能扩大就业和缩小“双城生活”人群规模,又能方便居民生活;增加教育机构,既方便居民,又减少了城郊之间学生人口流动,缓解交通拥堵。二、综合题7.(2019·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鲁中山区的H镇(位置见下图),从最初卖电线电缆到简单加工,从贴牌生产到打造品牌,再到集聚优势、问鼎行业高峰,依托线缆行业,抢抓历史机遇,争取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龙头企业,使一个仅有27 000人口的小镇,打造成了年产值达50亿元的线缆特色产业镇,产品远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洲、北美、朝鲜、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1)分析H镇打造线缆特色产业镇的区位优势。(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H镇进一步推动线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3)说明H镇的快速发展对于其他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借鉴意义。(4)为实现进一步发展,有人建议把更多的农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答案 (1)线缆产业发展较早,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国家优惠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鲁中山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2)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工业用地的扩张;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吸引人才;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产业升级。(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优惠政策。(4)同意。利于扩大线缆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地处山区,过度开发和建设容易造成生态破坏;过度占用农田,影响粮食安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生产的产品层次较低。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从产业基础、国家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从土地资源、基础设施、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分析。第(3)题,借鉴意义从特色经济、产业结构、政策等方面分析。第(4)题,开放性试题,同意、反对均可,理由支持观点即可。回答同意,主要分析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回答反对,主要分析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