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二十讲 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加餐课
展开(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使用的化肥少。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小题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真题再用](1)根据材料分析建三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2)你对三江平原地区停止开垦湿地持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理由。答案 (1)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土地辽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2)支持。继续开垦湿地会产生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支持。我国的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多,人地矛盾突出,将湿地适量开垦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热同期,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有肥沃的黑土地,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若支持,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若反对,主要从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第(1)题,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第(2)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对比。第(3)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第(4)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从核心城市功能、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分析。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真题再用]1.成渝城市群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①信息商务 ②机械制造 ③金融信贷业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答案 A解析 成渝城市群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信息商务、金融信贷业、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答案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解析 从人口、城市、产业、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新区新引擎 发展新空间从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至2017年,国务院共批复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贵州贵安新区、云南滇中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福州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陕西西咸新区、雄安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新设立的一系列国家级新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致力于重点领域的改革探索,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动力。实践证明,国家级新区具备特殊的政策和管理手段,能够集聚大量的发展要素,相对已有城区具有比较优势,是国家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政策工具。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可以在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基础上,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区域合作与整合,实现生产要素的区域性空间转移和功能重组,有效拓展发展新空间。1.城市新区建设条件分析思路(1)地理位置和交通;(2)产业基础;(3)开发空间;(4)自然资源;(5)政策;(6)生态环境;(7)功能定位;(8)人才与劳动力。2.城市新区开发分析思路(1)新区功能定位准确;(2)加强城市新区规划与管理;(3)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合作关系;(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优化产业结构;(6)合理引进产业;(7)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人才;(8)保护环境。3.城市新区开发的意义(1)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2)减轻大城市的压力;(3)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促进产业优化升级;(6)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7)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将天津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下图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材料二 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具有哪些积极意义?(3)在滨海新区未来开发中,需要面对哪些环境问题?(4)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天津区域发展经济增长极,若参照深圳特区,你认为滨海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答案 (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2)分散老城区人口和部分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3)水源短缺;“三废”排放;海平面上升。(4)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解析 第(1)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地价、交通、发展空间等方面回答。第(2)题,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的积极意义可结合卫星城分析,主要对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第(3)题,滨海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变化大,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故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人口增多和产业发展,排放的“三废”会增加;地势低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新区造成威胁。第(4)题,对比表格中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滨海新区应主要发展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第三产业要从加强物流、旅游、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