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二讲第40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展开第40课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填图2.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气温升高,降水增多。(2)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易发生城市内涝。(3)生物多样性减少。3.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耕地减少,郊区粮食种植减少,花卉、蔬菜种植增加。 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建“握手楼”;“握手楼”楼间距小,建筑密度大。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减少,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答案 (1)D (2)B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城市200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2题。1.从2000年到2015年,图示城市明显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铁路和公路用地 B.耕地和林地C.河流和工业用地 D.城镇建设用地答案 B解析 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城市小麦种植区(耕地)和森林区(林地)明显减少,而城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2.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构成的变化,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城市地下水水位上升 B.雾霾天气频发C.热岛效应增强 D.蚊蝇害虫肆虐答案 C解析 该城市耕地和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使城市地面硬化,加之城市用水量不断增长,易使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绿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会增强城市的热岛效应。考点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而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据此完成(1)~(3)题。(1)水广场(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 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2)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 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 D.占地面积较小(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A.排涝设施较缺乏 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 D.全年降水较均匀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水广场是为解决城市内涝而修建的,是公共活动场所,具有存蓄雨水、转化雨水的功能。收集雨水可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水广场具有多种功能;荷兰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排水不畅。答案 (1)D (2)C (3)C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建设“绿波带”主要作用是(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故C项正确。2.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答案 B解析 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适宜建设“绿波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适宜建设“绿波带”,D项错误。一、选择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2题。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项正确。2.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答案 D解析 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项正确;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项错误;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项错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项错误。(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下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3~4题。3.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说明其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故A项正确。4.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水平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可知,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故C项正确。“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5~6题。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5.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A.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B.形成对流净化空气C.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D.释放热量降低气温答案 B解析 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促进空气对流,从而净化空气。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提高气温;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其他两项不是清洁水体对环境保护的作用。6.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答案 A解析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大量城市土地用作水域。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一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二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 (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3)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蓄水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