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l+Cu2+===Al3++Cu
B.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2H+===H2O+CO2↑
C. 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D. 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是36.5 g·mol-1
B. 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磷酸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C.amol水和amol二氧化碳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D. 2H既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2 mol氢原子
3.下列关于1 mol•L﹣1硫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L水中含有1 mol H2SO4
B. 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
C. 将98 g H2SO4溶于1 L水中配成上述溶液
D. 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6 g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硫酸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 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D. 硫酸钡水溶液很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2H2O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H+===CO2↑十H2O
C.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SO2+H2O===+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
②该实验说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
③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
④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
7.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同密度、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
B. 同温度、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
C. 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一氧化碳
D. 同压强、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71 g氯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B. 2 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D. 17 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9.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Mg+2HCl===MgCl2+H2↑
B. 2NO+O2===2NO2
C. CuO+H2△,Cu+H2O
D.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下列关于实验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 实验室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Ca2++===CaCO3↓来表示的是( )
A. 2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B. Ca(OH)2+K2CO3=== CaCO3↓+2KOH
C. 2KHCO3+Ca(OH)2===CaCO3↓+K2CO3+2H2O
D. Ca(OH)2+CO2===CaCO3↓+H2O
1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取用氢氧化钾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13.下图所示四种化学实验操作的名称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分别为( )
A.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或分液或萃取分液)
B.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 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D. 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14.1 mol·L-1的NaCl溶液表示( )
A. 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B. 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
C. 5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
D. 1 L溶液中含有NaCl 58.5 g
15.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①Na+、OH-、,②H+、Cl-、,③Na+、K+、OH-,④Na+、K+、,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
A. ②③④B. ②①④C. ②③①D. ②①③
16.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A.、Cl﹣B.、Cl﹣
C.、D. OH﹣、
17.当光束通过豆浆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豆浆是( )
A. 悬浊液B. 胶体C. 溶液D. 乳浊液
18.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
A. 水B. 氯气C. 硫酸氢钠D. 二氧化硫
19.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盐水、糖水、冰水都属于混合物
B. 烧碱、火碱、消石灰都属于碱
C. KHSO4、HCl、HNO3在水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都属于酸
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稳定的分散系
20.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B.
C.D.
2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2
C. 酸 硫酸 H2SO3
D. 盐 纯碱 NaOH
2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 2F2+2H2O===4HF+O2
B. AgNO3+NaCl===AgCl↓+NaNO3
C. 3CO+Fe2O32Fe+3CO2
D. MgCl2(熔融)Mg+Cl2↑
23.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OH﹣、、Na+B. Cu2+、、OH﹣
C. Ba2+、K+、D. Ag+、Cl﹣、
24.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 溶液B. 胶体C. 悬浊液D. 乳浊液
25.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1∶2∶3B. 3∶2∶1
C. 6∶3∶2D. 1∶1∶1
26.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和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B. 0.4 mol·L-1
C. 0.45 mol·L-1D. 0.5 mol·L-1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 1 mol氧原子的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6.02×1023倍
D. 1 mol 二氧化碳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28.如表为各物质中所含的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29.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 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
C. 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BaSO4↓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2H+===H2O+CO2↑
30.下面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得Cl2:
①MnO2+4HCl(浓)MnCl2+2H2O+Cl2↑
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③O2+4HCl(g)2H2O+2Cl2
这三种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O2>MnO2>KMnO4B. KMnO4>MnO2>O2
C. MnO2>KMnO4>O2D. O2>KMnO4>MnO2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40分)
31.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广普、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l2 B.H2O2 C.ClO2 D.O3
(2)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在该反应中,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约为__________。
(4)“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氯碱工业的产物可以生产“84”消毒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酒精喷灯可用作高温热源。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填导管接口代号)→尾气处理。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仪器B应再使用一次,你认为有道理吗?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分别测定了0.1 mol·L-1的HCl、NaHSO4、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HCl溶液中c(H+)=0.1 mol·L-1,NaHSO4溶液中c(H+)=0.1 mol·L-1,而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小于0.1 mol·L-1。
②取少量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③取少量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SO4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同时存在;③____________。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3Cu2+===2Al3++3Cu,故A错误;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BaCO3+2H+===H2O+CO2↑+Ba2+,故B错误;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C错误;
醋酸除水垢的离子反应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磷酸的物质的量=6.02×1023÷(6.02×1023mol-1)÷4=0.25 mol;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含有的分子数相同;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3.【答案】D
【解析】1 L 1 mol•L﹣1硫酸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A错误;1 L溶液中含有H+为1 mol•L-1×1 L×2=2 mol,B错误;溶于1 L水,溶液体积大于1 L,浓度不再是1 mol•L﹣1,C错误;1 L硫酸溶液中含有n()=1 mol•L﹣1×1 L=1 mol,m()=96 g•mol﹣1×1 mol = 96 g,D正确。
4.【答案】D
【解析】氯化氢、硫酸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A项错误;氯化钠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B项错误;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溶液,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 Al(OH)3↓+,A错误;
难溶物碳酸钙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B错误;
碳酸钠和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正确;
电荷不守恒、转移电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D错误。
6.【答案】B
【解析】①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碘化银胶体带负电,二者混合发生聚沉,故①正确;
②胶体是电中性的,胶体胶粒带电荷,故②错误;
③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则不能发生聚沉,故③错误;
① 沉淀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可透过滤纸,故④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和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同密度、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体积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同温度、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压强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一氧化碳,分子数相同(质量相同,二者摩尔质量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同压强、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温度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
8.【答案】D
【解析】计算确定相关粒子的物质的量:
氯气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71 g÷71 g·mol-1=1 mol,
氢气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2 g÷2 g·mol-1×2=2 mol,
氮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3.01×1023÷(6.02×1023mol-1)×2=1 mol,
氨气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17 g÷17 g·mol-1×10=10 mol。
9.【答案】D
【解析】 A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2价;C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到0价;D中则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D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0.【答案】B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禁止酒精灯之间的对燃,对燃易引起火灾,C错误;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先倒入废液缸中集中回收处理,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项,离子反应表示为2+Ca2++2OH-===CaCO3↓++2H2O;B项,氢氧化钙与碳酸钾都易溶于水易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C项,离子反应表示为2+Ca2++2OH-===CaCO3↓++2H2O;D项,离子反应表示为Ca2++2OH-+CO2===CaCO3↓+H2O。
12.【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钾属于碱类物质,应与氢氧化钠放在一起。
13.【答案】A
【解析】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用到主要仪器为漏斗,选用装置为①;
蒸发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用到主要仪器为蒸发皿,选用装置为②;
蒸馏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用到主要仪器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选用装置③;
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到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选择装置为④;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Cl溶液表示在1 L溶液中含有NaCl 1 mol,即58.5 g。
15.【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②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碱,③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④符合要求。
16.【答案】B
【解析】溶液呈强酸性,则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溶液中含有Ba2+、Fe3+,与之反应生成沉淀或其他类型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并且与Ba2+、Fe3+易生成沉淀或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Cl﹣与H+、Ba2+、Fe3+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Ba2+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H+与OH﹣反应生成水,Fe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7.【答案】B
【解析】 豆浆属于胶体,当用光照射时,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效应,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水、硫酸氢钠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9.【答案】B
【解析】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碱,B正确;KHSO4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除了氢离子还有钾离子,属于盐,不是酸,C错误;浊液不稳定放置产生沉淀,D错误。
20.【答案】A
【解析】CuSO4为硫酸盐,可溶性盐,Ag2CO3为难溶性盐,故B项错误 ;NaHCO3属于盐,CH3COOH属于酸,C项错误;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
22.【答案】C
【解析】A项,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
B项,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不选;
C项,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选;
D项,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23.【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
OH﹣、之间发生反应,且二者都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Cu2+、OH﹣之间发生反应,OH﹣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Ba2+、K+、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
Ag+与Cl﹣、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24.【答案】B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胶体和浊液。
25.【答案】C
【解析】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三种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化学式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6∶3∶2。
26.【答案】B
【解析】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n(K2SO4)=0.2 L×0.3 mol·L-1=0.06 mol,
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3n[Fe2(SO4)3]=3×0.1 L×0.2 mol·L-1=0.06 mol,
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300 mL=0.3 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0.06 mol=0.12 mol,混合后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0.4 mol·L-1。
27.【答案】D
【解析】1 mol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相对分子质量,它们单位不同,其数值相等。
28.【答案】B
【解析】A项,Fe与硫酸铜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
B项,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则溶解、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项,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C错误;
D项,硝酸银与NaCl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钠离子,应选试剂为KCl,故D错误;
故选B。
29.【答案】A
【解析】 单质、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项、D项均错误;C项还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30.【答案】B
【解析】由三个反应知,同样将HCl氧化为Cl2,KMnO4、MnO2、O2分别与其反应的反应条件依次升高,由此可知氧化性:KMnO4>MnO2>O2。
31.【答案】(1)C (2)KHCO3 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没有污染 (3)6.02×1023
(4)ClO-+Cl-+2H+===Cl2↑+H2O Cl2+2NaOH===NaClO+NaCl+H2O
【解析】(1)1 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 mol、1 mol、5 mol、2 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2)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可知反应KCN+H2O2+H2O===A+NH3↑中的A为KHCO3。在反应中,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H2O没有污染性。(3)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中+3价的氯元素一部分升高到ClO2中的+4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4)ClO-与浓盐酸中的Cl-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H2和Cl2,NaOH溶液和Cl2反应可得到含有NaClO的溶液。
32.【答案】 (1)④③⑤⑥①②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 (3)有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O2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4)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
33.【答案】 (1)HCl===H++Cl- NaHSO4===Na++H++SO NaHCO3===Na++HCO
(2)盐 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Na+和阴离子SO
(3)NaHSO4+BaCl2===NaCl+BaSO4↓+HCl
(4)NaHSO4+Ba(OH)2===NaOH+H2O+BaSO4↓
【解析】 (1)根据实验①②③可知溶液中HCl完全电离生成H+和Cl-,NaHSO4完全电离生成Na+、H+、SO,NaHCO3溶液中H+很少,NaHCO3电离生成Na+和HCO。
(2)由于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有Na+,阴离子有SO,因此NaHSO4应为盐类。
(3)NaH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Cl和HCl。
(4)1∶1混合时反应产物为BaSO4、NaOH和H2O。
34.【答案】(1)CO、SO
(2)Mg2++2OH-===Mg(OH)2↓、Ba2++SO===BaSO4↓
(3)只存在NO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由于Mg2+与C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CO;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Ba2+,Ba2+与S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SO;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该溶液中必定还含有阴离子,即至少含有Cl-、NO中的一种。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l+Cu2+===Al3++Cu
B.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2H+===H2O+CO2↑
C. 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D. 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是36.5 g·mol-1
B. 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磷酸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C.amol水和amol二氧化碳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D. 2H既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2 mol氢原子
3.下列关于1 mol•L﹣1硫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L水中含有1 mol H2SO4
B. 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
C. 将98 g H2SO4溶于1 L水中配成上述溶液
D. 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6 g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硫酸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 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D. 硫酸钡水溶液很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2H2O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H+===CO2↑十H2O
C.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SO2+H2O===+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
②该实验说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
③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
④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
7.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同密度、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
B. 同温度、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
C. 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一氧化碳
D. 同压强、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71 g氯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B. 2 g氢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3.01×1023个氮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D. 17 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9.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Mg+2HCl===MgCl2+H2↑
B. 2NO+O2===2NO2
C. CuO+H2△,Cu+H2O
D.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下列关于实验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 实验室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Ca2++===CaCO3↓来表示的是( )
A. 2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B. Ca(OH)2+K2CO3=== CaCO3↓+2KOH
C. 2KHCO3+Ca(OH)2===CaCO3↓+K2CO3+2H2O
D. Ca(OH)2+CO2===CaCO3↓+H2O
1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取用氢氧化钾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13.下图所示四种化学实验操作的名称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分别为( )
A.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或分液或萃取分液)
B.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 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D. 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14.1 mol·L-1的NaCl溶液表示( )
A. 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B. 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
C. 5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
D. 1 L溶液中含有NaCl 58.5 g
15.下列各组都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①Na+、OH-、,②H+、Cl-、,③Na+、K+、OH-,④Na+、K+、,其中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
A. ②③④B. ②①④C. ②③①D. ②①③
16.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A.、Cl﹣B.、Cl﹣
C.、D. OH﹣、
17.当光束通过豆浆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豆浆是( )
A. 悬浊液B. 胶体C. 溶液D. 乳浊液
18.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
A. 水B. 氯气C. 硫酸氢钠D. 二氧化硫
19.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盐水、糖水、冰水都属于混合物
B. 烧碱、火碱、消石灰都属于碱
C. KHSO4、HCl、HNO3在水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都属于酸
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稳定的分散系
20.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B.
C.D.
2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2
C. 酸 硫酸 H2SO3
D. 盐 纯碱 NaOH
2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 2F2+2H2O===4HF+O2
B. AgNO3+NaCl===AgCl↓+NaNO3
C. 3CO+Fe2O32Fe+3CO2
D. MgCl2(熔融)Mg+Cl2↑
23.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OH﹣、、Na+B. Cu2+、、OH﹣
C. Ba2+、K+、D. Ag+、Cl﹣、
24.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 溶液B. 胶体C. 悬浊液D. 乳浊液
25.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1∶2∶3B. 3∶2∶1
C. 6∶3∶2D. 1∶1∶1
26.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和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1B. 0.4 mol·L-1
C. 0.45 mol·L-1D. 0.5 mol·L-1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 1 mol氧原子的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C.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6.02×1023倍
D. 1 mol 二氧化碳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28.如表为各物质中所含的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29.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 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
C. 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BaSO4↓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2H+===H2O+CO2↑
30.下面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得Cl2:
①MnO2+4HCl(浓)MnCl2+2H2O+Cl2↑
②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③O2+4HCl(g)2H2O+2Cl2
这三种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O2>MnO2>KMnO4B. KMnO4>MnO2>O2
C. MnO2>KMnO4>O2D. O2>KMnO4>MnO2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40分)
31.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具有广普、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l2 B.H2O2 C.ClO2 D.O3
(2)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在该反应中,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约为__________。
(4)“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利用氯碱工业的产物可以生产“84”消毒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酒精喷灯可用作高温热源。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填导管接口代号)→尾气处理。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仪器B应再使用一次,你认为有道理吗?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分别测定了0.1 mol·L-1的HCl、NaHSO4、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HCl溶液中c(H+)=0.1 mol·L-1,NaHSO4溶液中c(H+)=0.1 mol·L-1,而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小于0.1 mol·L-1。
②取少量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③取少量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SO4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NaHSO4与Ba(OH)2在溶液中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同时存在;③____________。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3Cu2+===2Al3++3Cu,故A错误;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BaCO3+2H+===H2O+CO2↑+Ba2+,故B错误;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C错误;
醋酸除水垢的离子反应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磷酸的物质的量=6.02×1023÷(6.02×1023mol-1)÷4=0.25 mol;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含有的分子数相同;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3.【答案】D
【解析】1 L 1 mol•L﹣1硫酸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A错误;1 L溶液中含有H+为1 mol•L-1×1 L×2=2 mol,B错误;溶于1 L水,溶液体积大于1 L,浓度不再是1 mol•L﹣1,C错误;1 L硫酸溶液中含有n()=1 mol•L﹣1×1 L=1 mol,m()=96 g•mol﹣1×1 mol = 96 g,D正确。
4.【答案】D
【解析】氯化氢、硫酸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A项错误;氯化钠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B项错误;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溶液,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 Al(OH)3↓+,A错误;
难溶物碳酸钙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B错误;
碳酸钠和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正确;
电荷不守恒、转移电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D错误。
6.【答案】B
【解析】①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碘化银胶体带负电,二者混合发生聚沉,故①正确;
②胶体是电中性的,胶体胶粒带电荷,故②错误;
③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则不能发生聚沉,故③错误;
① 沉淀不能透过滤纸,溶液可透过滤纸,故④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和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同密度、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体积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同温度、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压强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一氧化碳,分子数相同(质量相同,二者摩尔质量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同压强、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温度未知,不能得出物质的量的关系。
8.【答案】D
【解析】计算确定相关粒子的物质的量:
氯气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71 g÷71 g·mol-1=1 mol,
氢气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2 g÷2 g·mol-1×2=2 mol,
氮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3.01×1023÷(6.02×1023mol-1)×2=1 mol,
氨气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17 g÷17 g·mol-1×10=10 mol。
9.【答案】D
【解析】 A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2价;C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到0价;D中则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D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0.【答案】B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禁止酒精灯之间的对燃,对燃易引起火灾,C错误;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后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应先倒入废液缸中集中回收处理,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项,离子反应表示为2+Ca2++2OH-===CaCO3↓++2H2O;B项,氢氧化钙与碳酸钾都易溶于水易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C项,离子反应表示为2+Ca2++2OH-===CaCO3↓++2H2O;D项,离子反应表示为Ca2++2OH-+CO2===CaCO3↓+H2O。
12.【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钾属于碱类物质,应与氢氧化钠放在一起。
13.【答案】A
【解析】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用到主要仪器为漏斗,选用装置为①;
蒸发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用到主要仪器为蒸发皿,选用装置为②;
蒸馏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用到主要仪器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选用装置③;
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到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选择装置为④;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Cl溶液表示在1 L溶液中含有NaCl 1 mol,即58.5 g。
15.【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②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碱,③符合要求;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④符合要求。
16.【答案】B
【解析】溶液呈强酸性,则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溶液中含有Ba2+、Fe3+,与之反应生成沉淀或其他类型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并且与Ba2+、Fe3+易生成沉淀或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Cl﹣与H+、Ba2+、Fe3+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Ba2+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H+与OH﹣反应生成水,Fe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7.【答案】B
【解析】 豆浆属于胶体,当用光照射时,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效应,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水、硫酸氢钠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9.【答案】B
【解析】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碱,B正确;KHSO4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除了氢离子还有钾离子,属于盐,不是酸,C错误;浊液不稳定放置产生沉淀,D错误。
20.【答案】A
【解析】CuSO4为硫酸盐,可溶性盐,Ag2CO3为难溶性盐,故B项错误 ;NaHCO3属于盐,CH3COOH属于酸,C项错误;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
22.【答案】C
【解析】A项,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
B项,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不选;
C项,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选;
D项,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23.【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
OH﹣、之间发生反应,且二者都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Cu2+、OH﹣之间发生反应,OH﹣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Ba2+、K+、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
Ag+与Cl﹣、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24.【答案】B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胶体和浊液。
25.【答案】C
【解析】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三种溶液所含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化学式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6∶3∶2。
26.【答案】B
【解析】200 mL 0.3 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n(K2SO4)=0.2 L×0.3 mol·L-1=0.06 mol,
100 mL 0.2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3n[Fe2(SO4)3]=3×0.1 L×0.2 mol·L-1=0.06 mol,
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300 mL=0.3 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0.06 mol=0.12 mol,混合后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0.4 mol·L-1。
27.【答案】D
【解析】1 mol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相对分子质量,它们单位不同,其数值相等。
28.【答案】B
【解析】A项,Fe与硫酸铜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
B项,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钠溶于水,则溶解、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项,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C错误;
D项,硝酸银与NaCl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钠离子,应选试剂为KCl,故D错误;
故选B。
29.【答案】A
【解析】 单质、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项、D项均错误;C项还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30.【答案】B
【解析】由三个反应知,同样将HCl氧化为Cl2,KMnO4、MnO2、O2分别与其反应的反应条件依次升高,由此可知氧化性:KMnO4>MnO2>O2。
31.【答案】(1)C (2)KHCO3 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是H2O,没有污染 (3)6.02×1023
(4)ClO-+Cl-+2H+===Cl2↑+H2O Cl2+2NaOH===NaClO+NaCl+H2O
【解析】(1)1 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 mol、1 mol、5 mol、2 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2)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可知反应KCN+H2O2+H2O===A+NH3↑中的A为KHCO3。在反应中,H2O2是氧化剂,其产物H2O没有污染性。(3)该反应是歧化反应,HClO2中+3价的氯元素一部分升高到ClO2中的+4价,一部分降低到-1价。当有1 mol ClO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4)ClO-与浓盐酸中的Cl-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H2和Cl2,NaOH溶液和Cl2反应可得到含有NaClO的溶液。
32.【答案】 (1)④③⑤⑥①②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 (3)有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O2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4)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
33.【答案】 (1)HCl===H++Cl- NaHSO4===Na++H++SO NaHCO3===Na++HCO
(2)盐 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Na+和阴离子SO
(3)NaHSO4+BaCl2===NaCl+BaSO4↓+HCl
(4)NaHSO4+Ba(OH)2===NaOH+H2O+BaSO4↓
【解析】 (1)根据实验①②③可知溶液中HCl完全电离生成H+和Cl-,NaHSO4完全电离生成Na+、H+、SO,NaHCO3溶液中H+很少,NaHCO3电离生成Na+和HCO。
(2)由于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有Na+,阴离子有SO,因此NaHSO4应为盐类。
(3)NaH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Cl和HCl。
(4)1∶1混合时反应产物为BaSO4、NaOH和H2O。
34.【答案】(1)CO、SO
(2)Mg2++2OH-===Mg(OH)2↓、Ba2++SO===BaSO4↓
(3)只存在NO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由于Mg2+与C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CO;向实验Ⅰ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Ba2+,Ba2+与SO不能共存,即溶液中无SO;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该溶液中必定还含有阴离子,即至少含有Cl-、NO中的一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