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社戏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社戏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语言运用,综合读写,解答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弄潮(chá) 不惮(dàn) 潺潺(chán)
B.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行辈(háng)
C.凫水(fú) 楫子(jí) 旺相(xiāng)
D.棹船(dià) 家眷(juàn) 纠葛(g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踊跃 驳回 希奇 偏僻
B.好歹 皎洁 诚肯 弄潮
C.乌蓬 吩咐 屹立 欺侮
D.家眷 礼数 聚拢 怠慢
3.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背起爸爸上学》用最平常的电影艺术演绎着最不平凡的事迹。对于电影主人公石娃来说,最初生活给予他的( )鲜花艳阳,( ),( )他是那样的顽强不屈,承受着不该他承受的家庭重负。
A.不是 就是 但是
B.是 还是 然而
C.不是 而是 但是
D.不是 而是 虽然
二、基础知识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2)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6.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1)大抵:
(2)絮叨:
(3)怠慢:
(4)礼数:
(5)撺掇:
(6)底细:
(7)凫水:
(8)惹眼:
(9)纠葛:
(10) :安乐的地方。
(11) :茂盛。
(12) :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13)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14)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15) :(月亮等)明亮洁白。
7.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 (a.愉快 b.轻松 c.放下)了,身体也似乎 (a.膨胀 b.伸展 c.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我们已经 (a.点 b.撑 c.摇)开船,在桥石上一 (a.敲 b.磕 c.撑), (a.往 b.倒 c.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a.跳跃 b.踊跃 c.跳起)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4)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 (a.隐约 b.模糊 c.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a.笼 b.遮 c.罩) 着了。
三、语言运用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地说。
四、综合读写
9.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决定举行一次以“拯救戏曲”为主题的班会。
【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有称呼;②紧扣主题;③有激情;⑤书写工整。
五、解答题
10.《社戏》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写戏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夜》。你认为可以吗?
11.阅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A、(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B、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 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将戏台喻为“仙境”“仙山楼阁”,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12.赏析下面句子,根据《社戏》上下文,揣摩其含意
(1)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六、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gé_____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是六一公公棹_____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_____,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qià_____,得意的说道,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将来一定要中状元的。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棹着小船
②便停了楫
③纠gé
④大拇指一qià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六一公公这一人物形象。
(3)整体感知选段文意,结合划线句子内涵,说说“好豆”“好戏”之“好”的内涵。
14.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品味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5)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 社戏》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正确。
B.有误,“归省”的“省”应读作“xǐng”。
C.有误,“旺相”的“相”应读作“xiàng”。
D.有误,“棹船”的“棹”应读作“zhà”。
故选:A。
2.【解答】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正确;
故选:D。
3.【解答】“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就是…”和“是…还是…”是表选择关系,其结论是不确定的。“不是…而是…”否定一个,其结论是确定的。石娃的家庭情况不是“鲜花艳阳”,说法不相同;而家庭情况是不可以选择的。第三个空,选“但是”比较贴切。
故选:C。
二、基础知识
4.【解答】答案:
dǐ xǐng
wǎn háng
dā dài
fú cuān
惹 眷
踱 吁
皎 葛
呵 跃
5.【解答】答案:
(1)回乡省亲。
(2)害怕、畏惧。
6.【解答】答案:
(1)大概,大都。
(2)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3)冷淡;客套话。
(4)礼节。
(5)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6)(人或事情的)根源,内情。
(7)游泳。
(8)显眼;引人注意。
(9)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10)乐土
(11)旺相
(12)弄潮
(13)宛转
(14)悠扬
(15)皎洁
7.【解答】辨析使用词语一定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要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
(1)心由“重”到“轻”,所以选“轻松”和“舒展”;
(2)用“点”“磕”“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开船时状态;
(3)“踊跃”与后面的“铁的兽脊”相照应;
(4)“缥缈”“罩”更真实地再现了远望灯火光中戏台的景象。
答案:
(1)bc
(2)abc
(3)b
(4)cc
三、语言运用
8.【解答】(1)句中“奔”“拔”“点退”“回转”“架”“骂”“前进”是一连串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
(2)句中“疑心”表明是自己的猜测,属于心理描写;
(3)句中“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是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地说的内容。
答案:
(1)动作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四、综合读写
9.【解答】答案: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五、解答题
10.【解答】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首先明确态度“不可以”,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课文虽然用大量的篇幅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而焦急的心情、剥豆、吃豆等事,非但没有离题。因为小说是要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村孩子的美好友情。
答案:
不可以。因为小说是要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村孩子的美好友情。虽然文章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而焦急的心情、剥豆、吃豆等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
11.【解答】“我”最喜欢看社戏,看完后,这里用“仙境”“仙山楼阁”来比喻戏台。
答案:
表现了“我”对社戏的喜爰与依恋之情。
12.【解答】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社戏》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善良、无私的好品德,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1)别的孩子都去了,唯独“我”不能去,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是虚写、沮丧的心情。
(2)运用夸张修辞,心情顿时轻松了,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3)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成活的奔兽。船本来很快,表现了“我”想看戏的那种急迫的心情。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写出看戏昏昏欲睡。
答案:
(1)表现不能去看社戏的急切、沮丧心情。
(2)心情顿时轻松了、舒服了、愉悦的心情。
(3)船本来很快,却感觉慢。
(4)戏看得勉勉强强、昏昏欲睡。
六、现代文阅读
13.【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掉”意思是划(船)。“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翘”这里是“举”的意思。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时,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从“请客、善良;从“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热诚。
(3)本题考查对文段主题的理解。文末划线句子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并不好吃。这里的两个“好”字表达的是对那晚美好时光的怀念、阿发这些一起看戏、情趣相投的“好”伙伴、听到和感受到的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月夜水乡“好”景色、阿发为代表的热情好客的朴实的“好”民风等。
答案:
(1)①zhà;②jí;④翘。
(2)宽厚、善良、好客。
(3)童年好: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吃豆的是淳朴可爱;景色好:美丽乡间朦胧夜色,充满着浪漫色彩、丰厚的民俗,等等
14.【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应结合文章结尾⑩⑪自然段的内容理解分析。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此句。经判断,“集市像磁铁”形象生动对的写出了集市对人们的 吸引力。
(3)此题考查学生描写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然后从其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或者烘托人物的心情等方面理解其作用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应结合文中描写母亲的事件及对母亲的语言。
(5)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答案不唯一。语言组织要准确。
答案:
(1)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
(3)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4)慈爱
(5)示例: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
大抵
归省
宛转
行辈
絮叨
怠慢
凫水
撺掇
rě眼
家juàn
duó步
xū气
jiǎ洁
纠gé
hē欠
yǒng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课时训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的语言生动而富有意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