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满分为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50分。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螳螂捕蝉B. 蜘蛛结网
C. 青蛙鸣叫D. 地震爆发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螳螂捕蝉是为了获取食物、蜘蛛结网为的是捕食昆虫,都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生命现象,AB不符合题意。
C.青蛙鸣叫是求偶,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的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爆发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栖息地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B.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D.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答案】A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故A错误。
B.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故B正确。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C正确。
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A。
3. 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 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 视野中的物像过小——因为使用了低倍镜
D. 对光时,低倍物镜和大光圈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几位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可能会有人遮挡光线导致视野时亮时暗;视野中物象的大小与物镜倍数有关,低倍镜下物像
小;对光时反光镜需对准光源才能看到明亮视野。
【详解】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若有同学遮挡光线,会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不稳定,导致视野时亮时暗,故A正确。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可能是标本未正对通光孔、焦距未调好等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故B错误。
C.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比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小,所以视野中的物像过小是因为使用了低倍镜,故C正确。
D.对光时,低倍物镜和大光圈已对准通光孔,若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就无法将光线反射到显微镜的镜筒内,从而看不到明亮视野,该解释合理,故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实验探究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的是( )
A. 人口普查B. 观察蜘蛛结网
C. 测量树的高度D. 小麦杂交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 观察法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有时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选项中“观察蜘蛛结网”是观测法;“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测量树的高度”是观察法;“小麦杂交”是实验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 图甲、乙分别是显微镜和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镜头组合①和④时,显微镜视野较暗
B. 显微镜视野中发现污点,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则污点一定在a上
C. 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可以使用g的凹面
D. 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用②镜头
【答案】C
【分析】甲图中:a是目镜,b是粗准焦螺旋,c是细准焦螺旋,d是转换器,e是物镜,f是遮光器,g是反光镜。乙图中:①和③是目镜,②和④是物镜。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数目越多,视野范围越大,透光变多,视野亮度越亮,因此选用镜头组合①和④时,放大倍数小,显微镜视野较亮,A错误。
B.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上,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由此可知,显微镜视野中发现污点,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目镜或e物镜上,B错误。
C.g是反光镜,反光镜具把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的作用,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C正确。
D.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④镜头,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中的②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B. 细胞内的④中含有遗传物质
C. 结构⑤内的物质是细胞质
D. 结构⑥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甲中的①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膜起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A错误。
B.细胞内的④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故B正确。
C.结构⑤是液泡,内含有细胞液,不是细胞质,故C错误。
D.结构⑥细胞质中,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植物细胞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的⑥内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
B. 过程②中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C. 玉米植株长大只与过程②③有关
D.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a→b→c→植物体
【答案】C
【分析】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图中: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a细胞,b组织,c器官。
【详解】A.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过程③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会先复制加倍,以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然后,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正确。
C.玉米植株的长大不仅与细胞分裂(过程②)和细胞分化(过程③)有关,还与细胞生长(过程①)密切相关。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它是生物体生长的基础。因此,玉米植株的长大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共同结果,C错误。
D.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为:细胞(a)→组织(b,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器官(c,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植物体,D正确。
故选C。
8. 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然后咀嚼乳白色的结构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坚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结构、咀嚼后的蔗渣分别是( )
A.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A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下面实验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依靠细胞内结构的分工合作。
【详解】A.蚯蚓的运动是通过其刚毛和肌肉的配合来完成的,而不是环带,A错误。
B.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B正确。
C.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中,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内的结构,通常需要使用碘液等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这样可以使细胞内的某些结构(如细胞核)更加清晰可见,C正确。
D.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因为单个细胞就能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
10. 自然界中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食用
B. 煤的形成主要与古代蕨类植物有关
C.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
D. 红豆杉的果实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
【答案】D
【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详解】A.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以食用,正确。
B.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正确。
C.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正确。
D.紫杉醇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卵巢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有特效。紫杉醇是近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抗癌药物,被认为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错误。
故选D。
11.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相同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 )
A. 天平左边降低,右边升高
B. 天平仍保持两端平衡
C. 天平左边升高,右边降低
D. 无法判断
【答案】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玻璃瓶内水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 多数陆生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 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利于适应周围环境
D.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详解】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但不能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A错误。
B.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所以,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B正确。
C.干旱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缺水的环境,通常会演化出较小的叶片,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C正确。
D.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3. 用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下列各项中为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 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 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答案】B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甲装置水温是15℃,装置乙是30℃,比较两实验的各种条件,只有一个变量,即水温,此变量即为自变量,因此本实验就是研究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故选B。
14.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 绿色植物不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C. 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重要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循环。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故A正确。
B.绿色植物的根系及枯枝落叶等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保持水土,故B错误。
C.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故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故D正确。
故选B。
15. 人们经常把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给植物施加有机肥——有利于植物吸收有机物
B. 根瘤菌拌种——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
C. 利用青霉菌制造青霉素——抗生素消炎
D. 中耕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A
【分析】给植物施肥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等;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是抗生素,可消炎;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详解】A.给植物施加有机肥,是因为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等,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故A错误。
B.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故B正确。
C.青霉菌能制造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可用于消炎,故C正确。
D.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甲中①、②内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
B. 挤压乙中塑料袋,可以使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丙中试管收集到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木条复燃
D. 丁实验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淀粉遇碘变蓝,因此用甲装置探究光合作用,①、②内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内,A正确。
B.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在黑暗处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挤压塑料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右侧 瓶子,使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故B正确。
C.丙装置中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为乙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C正确。
D.丁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够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错误。
故选D。
17.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进入3嗉囊后暂时贮存和软化
B. 6腺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主要在7小肠被消化吸收
C. 8很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D. 气体交换发生在b、c处
【答案】D
【分析】图中a气管,b气囊,c肺,1为口,2食管,3嗉囊,4肌胃,5肝,6腺胃,7小肠,8直肠,9肛门。
【详解】A.鸟类食管的后段暂时贮存食物的膨大部分,称为3嗉囊,食物在嗉囊里经过润湿和软化,再被送入前胃和砂囊,有利于消化,故A正确。
B.腺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有一个特殊的腺体层,能够分泌消化液,6腺胃能分泌消化液,食物主要在7小肠被消化吸收,故B正确。
C.8直肠很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利于飞行,故C正确。
D.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气囊起到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的类群和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涡虫——腔肠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 线虫——线形动物——身体呈细线形,有口无肛门
C. 沙蚕——软体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D. 螳螂——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
【答案】D
【分析】不同动物类群具有不同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多数具有贝壳;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详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不是背腹扁平,故A错误。
B.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有口有肛门。并非有口无肛门,故B错误。
C.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多数具有贝壳等,故C错误。
D.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蜻蜓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范围广
B. 水螅用触手捕获食物
C. 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
D. 鸟类长骨中空有利于飞行
【答案】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详解】A.蜻蜓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运动范围,故A正确。
B.水螅是腔肠动物,具有刺细胞,可以用触手上刺细胞中的刺丝向猎物体内射入毒液来捕获食物,故B正确。
C.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鱼类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故C错误。
D.鸟类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故D正确。
故选C。
20. 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断落,一段时间后尾巴还能重新长出来,下列关于壁虎及其断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壁虎断尾属于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B. 断尾重生的过程中细胞会经历分裂、生长和分化
C. 壁虎属于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
D. 壁虎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其卵有坚韧的卵壳
【答案】A
【分析】壁虎断尾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断尾重生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壁虎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表有角质鳞片,卵有坚韧卵壳。
【详解】A.壁虎断尾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学习行为,故A错误。
B.断尾重生的过程中,需要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还需要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B正确。
C.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肺功能完善,可以完全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故C正确。
D.壁虎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其卵有坚韧的卵壳,对卵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21. 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 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 成群的蝗虫飞向农田啃食庄稼
C. 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 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答案】B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AC.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AC不符合题意。
B.成群的蝗虫飞向农田啃食庄稼,蝗虫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体现了社会行为的群体中有些形成等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动物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 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 动物取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和生长和繁殖
D. 如果地球上的蜜蜂消失,人类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有重要作用,如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害虫,可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正确。
B.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动物取食植物的果实等,其种子随粪便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传播和生长繁殖,故C正确。
D.如果地球上的蜜蜂消失,许多植物将无法完成传粉过程,会影响植物的繁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23. 所有病毒、细菌、真菌共有的特征是( )
A. 个体都很微小B. 都有遗传物质
C. 均能引起疾病D. 都为寄生生活
【答案】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和细菌都有遗传物质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病毒个体微小,细菌中的支原体等个体微小,但真菌中也有个体较大的,如蘑菇等,故A错误。
B.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所以它们都有遗传物质,故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病毒、细菌、真菌都能引起疾病。许多病毒、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比如一些细菌可以用于发酵食品、分解垃圾等,真菌中的蘑菇等可以食用,有些病毒可以用于基因治疗等,故C错误。
D.病毒为寄生生活,细菌有腐生、寄生等生活方式,真菌有腐生、寄生、共生等生活方式,故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B. 同一分类单位中,物种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C.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括的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小
D. 生物分类能够体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详解】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
BC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相似程度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也不完全相同,如豆科中的黄豆和黑豆分类单位相同,但是它们的特征如种皮的颜色不同,B错误,CD正确。
故选B。
25. 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
【详解】A.蝙蝠属于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一种,但它属于哺乳类而不是鸟类,A错误。
B.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噬菌体和流感病毒都是病毒,B错误。
C.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又由骨和骨连结构成,而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结和不活动连结,C正确。
D.在生物分类学中,从大到小的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D错误。
故选C。
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6. 李明发现每次妈妈切洋葱时都会被洋葱散发的刺激性物质辣到眼睛,正巧这学期李明学习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于是他想通过实验观察找到刺激性物质,李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图一显微镜中主要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2)李明在对光时,转动_______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_______直到看到明亮视野。安放好装片后,他转动[ ]_______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注视[ ]_______。
(3)图二中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步骤D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
(4)李明调试好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视野中出现图三所示现象,这说明实验步骤______(填字母)出现了问题,于是他将装片向_______方移动,将左下角物像移出视野。
【答案】(1)1、4 (2)①. 遮光器 ②. 5反光镜 ③. 3粗准焦螺旋 ④. 4物镜
(3)①. DCAB ②. 清水
(4)①. A ②. 右上
【分析】图一中,1是目镜、2是细准焦螺旋、3是粗准焦螺旋、4是物镜、5是反光镜。
图二为制造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A是盖、B是染、C是取材、D是滴。
图三中出现气泡,位于右下方。
【详解】(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1目镜和4物镜两者的乘积。
(2)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D滴、C撕、展、A盖、B染、吸,因此,图二中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DCAB。步骤D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图三中,左下方出现了气泡,是由于步骤A盖盖玻片不规范造成的;因显微镜成倒像,要将气泡移出视野外,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27.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国乒收获6金2银1铜。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图一为伸肘动作示意图,图二为推挡球动作图解,图三为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脊椎动物的骨骼肌包括肌腹和_______两部分,其中后者属于_______组织。
(2)图二所示运动员推挡击球时右手臂由A状态变为B状态,该动作的完成依赖图一中_______的收缩,牵拉前臂的骨绕肘关节运动,肘关节主要起_______作用。完成此动作除了运动系统参与还必须在_______系统的支配和其它系统的辅助下完成。
(3)乒乓球运动可锻炼手臂、腰、腿等多个部位,但训练过度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伤害,导致图三中5表面的_______磨损,降低关节的灵活性。可以注射“人造关节液”——透明质酸钠,可以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应当将其注射入[ ]_______中。
(4)脱臼是_______从关节窝中脱离造成的,_______及其内外的韧带可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答案】(1)①. 肌腱 ②. 结缔
(2)①. 2肱三头肌 ②. 支点 ③. 神经
(3)①. 关节软骨 ②. 3关节腔
(4)①. 关节头 ②. 关节囊
【分析】题图中:1是肱二头肌,2是肱三头肌;3是关节腔,4是关节囊,5是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详解】(1)脊椎动物的骨骼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主要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是肌肉的主要部分,它富含肌纤维,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从而驱动骨骼进行运动。而肌腱则是连接肌腹和骨骼的纤维组织,它属于结缔组织,主要起到传递肌肉力量的作用。
(2)在图二中,运动员推挡击球时,右手臂由A状态变为B状态,这是一个典型的伸肘动作。这个动作的完成依赖于图一中2肱三头肌的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时,它会牵拉前臂的骨绕肘关节进行运动。肘关节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支点的作用,使得前臂能够围绕它进行稳定的运动。然而,这个动作的完成并不仅仅依赖于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肌肉的运动,而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则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3)乒乓球运动训练过度,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伤害。特别是图三中5关节面表面的关节软骨,它能够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当关节软骨磨损时,关节的灵活性就会降低。为了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可以注射一种叫做透明质酸钠的“人造关节液”。这种物质应该被注射入图三中的3关节腔中。关节腔是关节内部的一个空腔,它充满了滑液,能够进一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4)脱臼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它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离出来。这种损伤通常会导致关节失去稳定性,并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关节囊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它包裹着整个关节,并将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而韧带则是连接骨与骨之间的纤维组织束,它们能够进一步加固关节,防止关节脱位。
28. 某现代化瓜果、蔬菜基地大棚内培育的无子西瓜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得到产量高、品质好的西瓜,技术人员研究大棚西瓜生命活动规律,并绘制了以下图示,其中图一中的A、B、C代表植物的生理活动,图二代表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 ]______的效率,该生理活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______,其发生在细胞的______中。
(2)图二a点时,图一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填字母)。图二中要使甲、乙两种植物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点(选填c、d、f)。若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二中a点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技术人员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大小的西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并适宜)。请分析回答:
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西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1号和2号温室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答案】(1)①. C光合作用 ②. 碳—氧 ③. A呼吸作用 ④. 线粒体
(2)①. A、B ②. d ③. 下降
(3)①. 2、3 ②. 不能
【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图一中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
【详解】(1)图一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为了使植物叶片充分伸展、接受更多的光照,这样能提高光C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它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而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分解有机物来释放能量。
(2)图二a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因此图一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图二中要使甲、乙两种植物都能正常生长,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若温度升高,其他条件不变,由于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会加强,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图二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会下降。
(3)要研究温度对西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温度这一变量。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号和3号温室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因此可以选择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而1号和2号温室虽然温度不同,但二氧化碳浓度也不同,因此它们之间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无法确定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是温度还是二氧化碳浓度。
29. 如图为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和电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制作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选取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如在切片内加入甘油(有吸水的作用),会观察到视野内气孔大多处于图二中______状态(填a或b)。
(2)图二中的5分布在图一中的________中,图一中能制造大量有机物的部位在[ ]________,根吸收的水分通过[ ]________运输到叶片。
(3)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失,图二中6由状态a转为状态b,可能影响________的运输,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6呈______状态(填a或b)。
【答案】(1)①. 最薄 ②. a
(2)①. 1、4 ②. 2叶肉 ③. 3叶脉
(3)①. 水和无机盐 ②. b
【分析】图一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图二中5保卫细胞,6气孔,a是气孔张开的状态,b是气孔闭合的状态。
【详解】(1)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在切片内加入甘油(有吸水的作用),使得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所以会观察到视野内气孔大多处于图二中a状态。
(2)图二中的5保卫细胞分布在图一中的1上表皮和4下表皮中。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2叶肉细胞,因为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3叶脉运输到叶片的。
(3)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是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二中6由状态a转为状态b,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夜幕降临时,光照减弱,叶片大多数气孔呈b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30. 如图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动物(银杏、肾蕨、樱桃、蝗虫、蛔虫、家兔、家鸽)的分类,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完善该图:A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______。图中5代表的植物有真正的根,而且分化出了______组织。
(2)动物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摆脱外骨骼的限制,通常都有______现象。
(3)4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有身体呈______,前肢变成翼和体表被覆羽毛。
(4)动物3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这种动物的牙齿类型如图______(填字母)所示,这与它以植物为食的食性有关,其体内有______,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5)上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 种子繁殖 ②. 输导
(2)蜕皮 (3)流线型
(4)①. 胎生哺乳 ②. A ③. 膈
(5)3、4
【分析】(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图中,A表示种子繁殖、B表示胎生;1是蛔虫、2是蝗虫、3是家兔、4是家鸽、5是肾蕨、6是樱桃、7是银杏。
【详解】(1)与“孢子繁殖”相对应,A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种子繁殖”。图中5代表的植物是肾蕨,有真正的根,而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2)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动物2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摆脱外骨骼的限制,通常都有“蜕皮”现象。
(3)4是家鸽,家鸽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和体表被覆羽毛。
(4)动物3是家兔,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这种动物的牙齿类型如图“A”所示,这与它以植物为食的食性有关;其体内有“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5)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上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3家兔和4家鸽。
31. 微生物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图为几种大家学过的微生物,请大家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在学校实验室观察到图A培养皿中的生物,发现这种生物成丝状,分析后发现图______(填字母)所示生物为培养皿中的生物,这种生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为______繁殖。
(2)上图中与酿酒、发面有关的生物是______(填字母)。
(3)D与B、C相比,主要的区别是D_______,它的繁殖方式为______。
(4)E与图中其他生物相比,没有______,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组成。
(5)B、C、D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
【答案】(1)①. B ②. 孢子
(2)C (3)①.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 分裂繁殖
(4)①. 细胞结构 ②. 遗传物质
(5)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分析】图中B是霉菌,C是酵母菌,D是细菌,E是病毒。
【详解】(1)A培养皿中的生物成丝状,根据形态判断是霉菌的菌落,图B即为霉菌,霉菌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2)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利用酵母菌酿酒。还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馒头暄软多孔。
(3)D细菌与B、C相比,主要的区别是D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它的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4)E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
(5)B、C和D都是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这是它们与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细胞结构。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操作及结论
A
观察蚯蚓
蚯蚓利用环带进行运动
B
观察酵母菌
酵母菌细胞具有液泡
C
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
需要用碘液对细胞染色
D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脊椎动物
鸟类
蝙蝠
B
微生物
病毒
噬菌体
流感病毒
C
运动系统
骨骼
骨连结
关节
D
纲
科
目
种
温室
1
2
3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10℃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12,3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