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二章 认识细胞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二章 认识细胞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当堂检测题,共6页。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D.平面镜
2.安放好单目显微镜后,需要进行对光,下列操作中不属于对光的必需步骤的是( )
A.更换目镜B.调节光圈C.转动反光镜D.转动转换器
3.用显微镜的镜头观察物体时,所用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那么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 )
A.10倍B.40倍C.200倍D.400倍
4.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 )
A.右上方B.左下方C.左上方D.右下方
5.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C.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同学欲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下列哪种方法达不到目的( )
A.移动装片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目镜D.更换物镜
7.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某同学在课堂上了解和使用了单目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镜筒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8.实验课上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显微镜,视野都比较暗,无法找到物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光线被遮挡B.目镜有污点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D.没有使用高倍物镜
9.小王对“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视频中的 4个操作进行了截图,却忘记了顺序。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10.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应解决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B.物像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物像太小,换用低倍物镜D.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1.小明在用单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不见了。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反光镜B.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D.没有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12.如图①~⑤为某光学显微镜的5个镜头,①②③为物镜,④⑤为目镜。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组合是( )
A.①和⑤B.①和④C.②和④D.③和⑤
1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的变化是( )
A.变亮B.细胞数目增多C.颜色变深D.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小
14.下列关于单目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且多
B.在载玻片上写上“bq”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是“bq”
C.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更清晰的视野,可以闭上右眼,用左眼更加专注地观察
D.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将下降
1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观察到的图甲转换为图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B.⑤→③→②→④C.⑤→①→②→④D.⑤→④→②→③
16.沙棘是我国西北部常见植物,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1)沙棘果实很小,有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沙棘细胞结构,图(一)为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图。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为保证光路畅通,需转动图(一)中的[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转动[ ] 使载物台缓缓上升至最高,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④ ;再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至看到物像,继续微调至清晰。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二)甲视野,若想进一步观察指针所示部位的细胞,需要将装片向 方移动,换成高倍物镜后,转动显微镜的[ ] ,可清晰看到乙视野。比较图(二)视野甲和视野乙,其中细胞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同样光源下视野相对较暗的是 。
17.1590年的一个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无意中,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并用这个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他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1)詹森所使用的两片凸玻璃片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
(2)请你推测詹森看到的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除了比原来大了好几倍以外,还有什么不同? 。
(3)我们从詹森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
1.A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足以看清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平面镜没有放大作用;显微镜是用于放大微小物体,让人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仪器。
2.A
3.D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那么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10×40=400倍。
4.D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会移到视野的
中央。
5.C 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A错误。调节光圈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亮度,B错误。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错误。
6.B 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是先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细准焦螺旋是调节焦距的,故B符合题意。
7.A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视野越暗。
8.A
9.D 单目显微镜的观察步骤包括:对光调光和调焦观察,调焦过程中,先下降镜筒再上升镜筒。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是下降镜筒;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标本时上升镜筒;所以题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②→④。
10.D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A错误;物像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错误;物像太小,换用高倍物镜,C错误。
11.D 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高倍物镜。在低倍物镜下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不见了。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12.B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①和④组合放大倍数最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13.D
14.C 对光时,两只眼都睁开。
15.D 从图甲转为图乙即由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进行观察,其步骤是: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②
→③。
16.解析:(1)双目显微镜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眼睛看着④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尽量接近玻片。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到看清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二)中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物像变得不清晰,转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清晰看到乙视野。低倍镜下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结合题图比较视野甲和视野乙,其中细胞放大倍数较大的是乙(高倍视野),同样光源下视野相对较暗的是乙(高倍视野)。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毫米D.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毫米D.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