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湘艺版(2012))
2.1 (演唱)金铃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展开《(演唱)金铃铛》教学设计课时1 课时 40 分钟教材分析《金铃铛》是湘艺版(2012)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歌曲以金铃铛为主题,描绘了秋天果园丰收的欢乐景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歌词简洁生动,充满童趣,易于二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节奏、音高的感知等,但在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音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教学目标审美感知通过聆听歌曲《金铃铛》,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体会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金铃铛》,并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通过歌声、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意境,提高音乐表现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和表演动作设计,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了解歌曲中所描绘的秋天丰收的文化内涵,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增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升文化理解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金铃铛》,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以及引导学生通过歌声和表演生动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铛若干、水果道具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 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带着神秘的微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串铃铛,轻轻摇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问道:“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像不像小精灵在跳舞?”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铃铛声,然后让学生分享听到铃铛声的感受。教师播放一段秋天果园丰收的视频,画面中有挂满果实的果树,农民伯伯忙碌采摘的身影,还有在果园里嬉戏玩耍的小朋友,视频中伴随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传来的铃铛声。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这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呢?”学生活动:学生们被铃铛声吸引,纷纷睁大眼睛,好奇地聆听,有的学生说铃铛声像星星在闪烁,有的说像小溪在流淌。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有的说看到了很多水果,有的说听到了铃铛声和风吹树叶的声音,还有的说想到了秋天,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设计意图:通过摇晃铃铛发出声音,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播放秋天果园丰收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多方面感受秋天的气息,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秋天的美好联想,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金铃铛》,同时也为后面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做好铺垫。环节二:讲授新课(25 分钟)感知(8 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金铃铛》的音频,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波浪线表示旋律的起伏,长短不一的竖线表示节奏的快慢,让学生边听歌曲边观察黑板上的图形,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呀?旋律是高高低低像爬山一样,还是平平缓缓像走在平路上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安静地聆听歌曲,眼睛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有的学生跟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有的学生用手指跟着节奏轻轻敲打桌面。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歌曲速度比较快,旋律像小鸟在天上飞,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的学生说节奏像小鼓在敲,很有力量。设计意图:利用图形谱辅助教学,将抽象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形象化,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音乐要素,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歌曲的初步感知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探究(8 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将歌曲的歌词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读的时候着重强调歌词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如 “金铃铛,响叮当” 中的 “金” 和 “响” 后面的附点音符,以及 “秋风阵阵吹” 中的 “秋风” 后面的休止符,让学生感受这些特殊节奏在歌词中的韵律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歌词里有些字读起来时间长一些,有些字读起来会停顿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探究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学生活动: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歌词,认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节奏,有的学生还在课本上用小铅笔标记出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位置。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有的学生说附点音符让字读起来更有力量,像小锤子敲钉子,休止符的停顿让歌曲更有节奏感,像在走路的时候偶尔停一下。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同时突出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其韵律特点,为后面准确演唱歌曲打下基础。采用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音乐知识。示范(9 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坐在电子琴前,弹奏歌曲《金铃铛》,边弹边用欢快的声音范唱,同时用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在唱到 “一串串,挂枝上” 时,用手指模仿果实挂在树枝上的样子,唱到 “好像蒜瓣把蒜装” 时,做出大蒜的形状。范唱结束后,教师将歌曲分成几个乐句,逐句教唱学生,比如先教唱 “金铃铛,响叮当,串串铃铛放光芒” 这一乐句,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唱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口腔打开,声音明亮,同时注意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学生活动:学生专注地看着教师范唱,被教师的歌声和表演所吸引,有的学生跟着教师小声哼唱,有的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情和动作。学生认真跟唱教师教唱的乐句,仔细聆听教师的纠正和指导,反复练习,直到唱准为止。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和示范表演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和表演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逐句教唱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学习歌曲,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使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环节三:巩固延伸(10 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水果道具,如苹果、橘子、梨子等,让学生根据歌曲《金铃铛》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比如 “红苹果,圆又亮,个个苹果飘清香”,并为创编的歌词配上相应的动作。各小组进行展示表演,教师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进行评价和鼓励,评价时从歌词创编的合理性、演唱的准确性、表演的生动性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活动: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发挥想象力,创编歌词并设计动作,有的学生拿着水果道具思考,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热烈交流。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表演的学生充满自信,演唱和表演都很投入,观看的学生认真欣赏,表演结束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评价和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创编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展示表演和相互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小结拓展小结: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金铃铛》,我们感受了它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还了解了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通过学习,大家都能用动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还创编出了属于自己的歌词和表演,你们太棒了!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去发现更多美好的音乐。拓展:同学们,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果园里感受秋天的气息,还可以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歌曲,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哦。板书设计中间主板书:《金铃铛》简谱旋律线重点节奏:附点音符(示例)、休止符(示例)左边副板书:歌词(部分展示)右边副板书:学生创编歌词展示区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金铃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在感知、探究、演唱等环节都能积极参与。利用铃铛导入新课和视频展示秋天果园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歌曲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等难点的突破,通过朗读歌词、教师示范等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然而,在小组创编歌词和表演环节,部分小组的创意略显不足,可能是由于平时此类练习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提供类似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评价学生表演时,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