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8 《世说新语》二则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8 《世说新语》二则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陈太丘与友期行,朗读文本,掌握停顿,资料链接,文本释义,正午时分,“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后可停顿;表示时间的词后可停顿。(2)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停顿。(3)句子中表示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不停顿。(4)参考课下注释或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字、词、句意后划分停顿。
陈太丘即陈寔(公元104年-公元187年),字仲躬(《后汉书》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通假字:家君在否 通“否”,句末表疑问,译为“吗”词类活用: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作状语,当时 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古今异义: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省略句: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前省略介词“于”) 待君久不至,已去。(句首省略主语“家父”)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不守信用-------“期日中,过中不至”暴躁易怒---- --“友人便怒”粗鲁-----------“非人哉!”无礼------------“对子骂父”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他懂得“信”的重要性。他懂得“礼”的重要性。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聪明伶俐、冷静克制、方正耿直、 据理力争(懂礼识仪)、维护父亲 陈太丘:坚持原则、方正耿直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陈元方就应原谅客人,但他却“入门不顾”,将客人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这种做法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示例一:不同意。陈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感到惭愧,并赢得对方的叹服,还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已实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示例二: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不可能不犯错,只要能改正,就应该原谅他,不能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5、陈元方反驳父亲的朋友的话好在哪里?
示例一:语言简洁,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朋友“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 示例二: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朋友无信、无礼的表现,义正词严。而且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本文通过写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
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B.《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态来揭示的,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C.《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D.文章的结尾,虽只寥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神态描写错误,应该是语言描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⑥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⑥须:等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本文主旨,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朗读课文两遍,元方入门不顾,懂礼识义,“不”同“否”,名词信用,形容词真诚诚实,意动用法感到惭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授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疏通课文,本文的古今异义字,感知课文,比较赏析,用柳絮比喻的妙处,意在文外,拓展阅读,精读课文质疑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课文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要求,字词积累,探究质疑,拓展延伸,陈太丘与友期,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一,要点归纳,自学指导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